第6部分(第3/4 页)
这个意见,在当时并未受到大家的采纳,一直到最近二、三十年,由于医学与科学的进步,已经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成长情形,“胎教”可能性与可信度才流行开来。
影响人类聪愚的因素
你会不会又问,既然人类的脑细胞数目一样,蕴含的潜能也就大致相同, 那智愚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Jencks的研究指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大约占45%,环境(后天经验)占35%,遗传与环境交互联合作用占20%,所以除了遗传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外,后天环境的影响占着更为主要的地位,遗传的特质决定了人类的天赋资质(约占45%),而后天环境和后天的经验更有助于增进智慧潜能的推展,因为脑的极微细胞,不同于一般物质,它是越用越灵活的,不经磨练的大脑,只有反射运动及本能活动而已!
所以,一个生下来就资质优异的儿童,假如缺乏后天良好的教养,他的成就也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发展非常有限了。
蒙氏以提高智力为实践手段
由人类运用潜能的比例,也可以看出智愚的分别程度。据精神科医师指出, 普通人只使用了潜能总数的4%,高智慧所谓“天才”的人,却使用着更多的潜能比例,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开发潜能,我们可以说就是“制造天才”了。
由于蒙特梭利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她主张以“提早教育”和“感官训练”,来开发潜能。也终其一生地设计出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类教具,使儿童借着亲自操作的机会,提高基本智力,同时也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然而,为什么她会侧重感官训练呢?因为人类的学习始自感官(视、听、味、触、嗅等五觉)的直接接触(具体),例如一生出来就会吸吮,小孩子喜欢以手去摸东摸西(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增加智力的第一步就是敏锐孩子的感官机能。
第7章 原理论(一)──环境适应
蒙特梭利终其一生,并没有将“蒙特梭利法”,作过有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就算说明,也只限于一些原则性的阐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她尊重儿童,尊重生命,知道儿童内心蕴蓄的宝藏,像海水一样的深,对生命本体的研究,根本就是无穷无尽,绝难有定论的。
所以她自己曾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对儿童加以研究,只不过是接受儿童给予我的,并把它表现出来而已。”她孙子小玛利奥。 蒙特梭利也说:“她并没一个理论体系……”。
但是被很多著名学者称之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在意大利她故乡的碑上刻的),以及被称为“科学的幼儿教育倡导人”,一生都以那样虔敬、辛勤的态度,彻底地以科学方法来思维,来治事的旷世才女,在研究她认为“是未来世界缔造者和成人老师”的儿童时,岂能漫无头绪地胡思乱想?研究出来的道理、写出来的文章,又哪会没有脉络、没有体系?
我自己从1982年以来,即潜心研究她的幼儿教育法,今日大胆地试将我六年来的读书心得,初步归纳出以下六项原理,来作初学者入门的参考:
(1)环境适应论 (2)独立成长论 (3)生命自然发展论 (4)吸收心智论 (5)工作人性论 (6)奖罚无用论 我们先从第一项──环境适应论开始谈起吧!
从 狼 童 说 起
1920年,在印度的东北部发现了两个女狼童,一个八岁,一个二岁,她们因为从小与狼一同生活,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口不会吸吮,两手不会抓东西,甚至连声带也发生了变化;夜晚常常不睡觉,只是不断地吼叫;不会站着走路,只有爬行,耳朵亦如狼耳,常常会动(人的耳朵不会动),一切的生活方式均显示出不能适应的情况,其中活得较长的八岁女狼童,在十七岁时去世,中间虽经过九年人类文明的教导,仍旧无法成为真正的“人”。这个事例,使我们发现了二件事实:(1)虽然她们本质上是人类, 但因为从小不在人的环境中长大,也就发展不出人类的特性。(2)人类有适应环境的本能,为求取生存,他能够因应不同的环境,而发展出适合该环境的特征来。
环境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曾将“环境”比类于人的头部,强调环境对小孩的重要性,因为人类的一切成长都与头部有关,它是发号施令者,控制着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成熟度;而环境对于人类而言,也像头部一样,主宰着一个人是否够聪明的最大关键。正如前一章所提过,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实际上远比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