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求永新的共产党员回永新去,恢复那里的党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还指定刘真为永新县委书记。
会后,刘真、王怀、刘作述等人,到三湾组织新的县委。贺敏学等人,在打开宁冈的新城后,接受毛泽东赠给的七支枪,回永新重新组织工农赤卫队。他们把先前埋在地下的枪支挖出来,发现其中一部分已经锈坏,便带上还能使用的枪支,上了九陇山。他们找到遣散回去的自卫军战士和隐藏起来的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组织的活动。然后通过他们,吸收新的自卫军战士,逐步建立起革命的武装。从此,九陇山成为永新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贺自珍由于疟疾不时发作,没有随永新的共产党员一起回去,她被留了下来。在这一段时期,她没有实际的职务,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去做,她就主动去做,从不挑肥拣瘦。
那个时候在革命队伍里做工作,无所谓任命,也没有那么多等级,有什么工作需要干,大家就去干。再大的干部,工作需要,也可以去做普通战士的工作。红军上山时,带来一部分伤病员,贺自珍一有空就去帮助部队的卫生员照顾他们;部队经常要下山打土豪,筹粮筹款,贺自珍每次都随着袁文才的队伍下山执行任务。她一天到晚,非常忙碌。
过了一段时间,她受党的委托去九陇山,实地了解那里建立根据地的情况。她只身从茅坪到茨坪,然后翻过一座山,来到九陇山区的万源山。贺自珍的老家在万源山的黄竹岭,她直奔黄竹岭而去。在八岁那年,她曾经随同母亲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大革命时,她同贺敏学、贺怡也先后回到家乡宣传革命,建立农会,点燃革命火种。大革命失败后,敌人的铁蹄蹂躏过这块红色的土地,许多亲友和同乡遭到杀害。贺自珍多么想早些知道,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黄竹岭,是个什么样子啊!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还没有走进村,她就远远听到儿童团员查路条的吆喝声。她禁不住高兴地自言自语:“真有点革命的气派了!”
一进村子,贺自珍就看到,这个只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小山庄,男女老少都已经组织起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参加了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16岁到30岁的青年组成赤卫队;30岁以上的壮年组成暴动队。他们平时把枪支梭镖放在地头,干庄稼活,有了敌情,马上投入战斗。妇女则组织了洗衣队,帮助赤卫队员、暴动队员洗衣服。在永新的共产党员重新回到这里进行战斗后,地主和他们的武装逃跑了,万源山成了党的东南特区的大本营,特区的区委就设在她家的祖屋里。
东南特区的同志告诉她,他们在井冈山上对付敌人的一套办法,也搬到这里来了。小股的保安队来,他们估计能打胜,就打一仗,缴获一些枪支弹药武装自己。如果来的敌人比较多,他们就立即转移,不同敌人硬拼,以保存力量。刚来时,他们只有几条枪,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几条了。
听到这些消息,贺自珍很高兴。革命形势发展得那么快,都是因为有党、有毛委员的坚强领导啊!东南特区的同志还陪她到九陇山附近几个村落看了看,工作都做得很好。她留了下来,同这里的同志一起,巩固和发展大好的革命形势。
有一天,毛泽东骑着马,带着警卫班,也到九陇山来了。他是到这一带检查工作的。当他看到这里的工作进展很快,也很高兴,夸奖说:“你们工作做得很好。”那天晚上,毛泽东在黄竹岭住下来,同东南特委的同志一道,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并安排了今后的任务。
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在东南特区和黄竹岭的党组织和群众中,他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虽然以后黄竹岭几经浩劫,昔日在那里见到过毛泽东的乡亲大都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的子孙们,至今还有人能讲述当年毛委员到这里工作、生活的情景。
毛泽东回茅坪时,贺自珍也一起走了。从万源山翻过一座山就是茨坪,他们再从茨坪回到了茅坪。
军委交给的特殊任务(图)(1)
贺自珍与李敏在苏联 那烧焦的山林,烧焦的战友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湖南农军,经过艰苦转战,到达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5月4日,井冈山军民在砻市举行庆祝大会,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两支队伍在井冈山的会合,壮大了革命力量,使井冈山的武装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