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都能以一敌十,逼退了敌军的进攻。正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英勇杀敌的吴一青阵前受伤,下落不明,安抚大将军华一中将功劳据为己有。捷报传往京城,皇帝大悦,竟赏了他河顿总督这个位置,位居朝中二品大员。后来,吴一青的部下将华一中贪生怕死的丑闻抖出来,朝中议论纷纷,一直不大关心政事的皇帝下令要将吴一青革职查办。国丈童太师前往御书房对皇帝说道:“万岁,华一中已经封为总督,是皇上亲口封的。现在朝中议论纷纷,皇上说革职查办,老臣认为不妥?”皇帝低头一想:是啊,自己金口一开,自然不能更改。他说道:“国丈认为如何?”童太师说道:“臣以为,镇守边关,抗击水泉,华一中还是有功的,只是安抚将军吴一青阵亡,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如将他封为刺史。这样,既惩戒了他,又显出陛下的恩威并施,做臣子的也无话可说。”皇帝一听,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不如龙颜大开,说道:“童爱卿,真乃朕的肱骨也!”
这次,燕王大婚。太师上书皇上:“臣以为,端王自王妃逝后,一直寡寡欲欢,纵情声乐。这次大婚,虽说只是封侧王妃,陛下可以派特使为端王主持婚礼,以显陛下骨肉之情。”皇帝欣然,说道:“太师提议很好,不过这个特使派谁呢?”童太师启奏道:“刺史华一中还没有上任,不如派他去。”皇帝欣然,于是下旨:“南书房拟一道旨,华一中主持端王的婚礼。”这样,华一中就成了皇帝特使前往燕地为燕王主持婚礼。临行前,童太师特意送来贺礼,并说道:“华一中,你眼睛放大点,看看端王妃是何等人儿,竟然让他着迷了?”他,指的是燕王,燕王在十六岁就封为端王,只是因为封地在燕地,为人冷酷,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燕王,谐音“阎王”。
华一中觉得头绪纷乱,不由看看窗外。这时,前行侍卫回头禀报:“大人,就要进入燕地。只是燕地酷寒,到处都是雪花。”
华一中低头想想:八百里加急,从燕地到京城来回要一个星期,如果再耽搁,误了吉时,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他说道:“下雪路滑,我们只有慢点。命令队伍,继续前进,不得停留,只是速度放慢点。”
侍卫长领命,部队继续前行,但见雪花飞扬。
三十三章成婚大典(一)
就在华一中前往燕地之际,夏大婶一直陷入昏迷之中。太妃已经知道小小的母亲和兄弟来了,就派刘婆婆前来探望。看到凄凄惶惶的小小和虎子,刘婆婆安慰说:“吉人自有天相,姑娘不必太过伤心。”
小小拉着虎子的手叩头称谢。刘婆婆来到床边仔细打量陷入昏迷之中的夏大婶,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她问道:“姑娘,老夫人那里人?”小小摇摇头,虎子也没有做声。刘婆婆不由抚摸夏大婶耳后的一颗红痣,心里暗暗想到:妹妹,她的耳后不是有一颗红痣吗?她又问道:“姑娘,请问老夫人的名讳?”小小想了想,说道:“母亲做闺女时应叫刘燕吧。”她寻思,今天夏大婶情绪激动,提起刘燕,应该是她的闺名。
刘燕?刘婆婆不禁睁大眼睛,扑在夏大婶身上放声大哭,让小小和虎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婆婆哭诉道:“燕儿,我苦命的妹子,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是姐姐啊。”
小小想:她是母亲的姐姐,那么她就是我们的大姨,感到不可思议。
好半天,刘婆婆才停住哭声,拉过小小和虎子说道:“孩子,我是你们的大姨。”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刘婆婆忍不住说道:“我本是河顿人氏,自幼父母早逝,被叔父卖进宫当侍女,当时,家中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妹妹。我叫兰儿,她叫燕儿。后来,承蒙太妃关照,我还回到老家寻亲,可是,老的老,死的死,就是知道点根底儿的也说叔父带着妹妹四处流浪,怕早就死了。可是,我记得燕儿耳后的红痣与老夫人的一模一样,她就是我的妹子燕儿。”
小小和虎子将信将疑。好会儿,小小说道:“刘婆婆,你说的这段往事,青儿真的没听娘说过。”一旁的虎子也点点头。
刘婆婆暗想:是的,他们都不知道,看来只有等燕儿醒来再说。她转过头对小小说道:“青儿,你就不要伤心,大姨一定想办法让你娘醒过来。你好好儿休息吧,这儿交给我。”
小小说道:“刘婆婆,太妃离不开您。这样,您去静心堂,等娘醒来,我立刻通知您,好吗?”
刘婆婆想想,点点头,就离开了。她一回到静心堂就大声说道:“太妃,老奴真是太高兴了。”
太妃看到刘婆婆这个样子,不由说道:“刘兰,什么事让你高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