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不由萌生归隐之念。他希望躲开这令人厌恶的一切。但逃避,显然又是不可能的。
迷惘之后,复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事现状,白居易知道,他的路只有一条:沿着仕途一直走下去,小心地走下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白居易传 十四 华阳韬晦
十四 华阳韬晦
白居易总愿意跟元稹在一处,交换人生况味。平生心迹,最为相亲相近的,就是元稹了,若在明月之夜,再邀请三五同好,小酌一杯,那又该何等美快啊。
每次出差,或私务或公干,常常思想起的,便是元稹挚友,若论居住,更要隔墙或者对门了。我们今生方便来往,子孙后代也好做美邻。
白居易决定搬家了,向挚友元稹靠拢。元稹此时正住在与永崇里华阳观隔街相对的朱雀门街东二街靖安里。
当然,永贞激变是白居易此番搬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去惊涛骇浪的边缘走了一遭,惊魂渐定,返归理智,也是远离漩涡的谨慎意识,韬晦心理促成了白居易的搬家之举。
很快,白居易搬出长乐里关播宅,徙居于距大内稍远的永崇里华阳观。
到华阳观不久,元稹又介绍白居易结识了一位新诗友——李绅。谈文论事,诗酒唱和,投契的朋友又多起来。
华阳观,轩车不到,林木蓊郁,环境幽静,虽则盛夏时节,烦暑早也远遁,若是萧飒风雨天,槐花撒落满地,犹似凉爽秋日,正是读书用功的好时节,好地方。
白居易和元稹都正在预备应制举试,比邻而居,也利于交流,便于切磋。
制举属于殿选之试,是皇上下诏或者亲自主持的选拔人才的特殊考试,所试内容主要是结合国况世情的“策论”,考核应试者的政见与才能。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制举胜出,美官特授,行文制策高峻突出者,更无秩序拘束。因而士人们无不精心揣摩时事,朝也孜孜,夜也矻矻,搜求激切辞,意在求高等。
元白二人自然对制试极为看重,闭户累月,潜心结撰策论,字斟句酌,每人百有余篇。
白居易将自己的策文七十五目编为四卷,名曰《策林》。在《策林》中,白居易陈述了自己“酌人言、察人情,而后行为致”的政治主张,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刑法、吏治、风俗等各个方面,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元和元年春四月,宪宗诏命右补阙韦贯之、中书舍人张弘靖为主考,举行“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大试。
这年的大试,试题问道:“自兵宿中原,生人困竭,农战非古,衣食罕储,念兹疲甿,远乖富庶,督耕植之业,而人无恋本之心;峻榷酤之科,而下有重敛之困。举何方而可以复其盛?用何道而可以济其艰?既往之失,何者宜惩?将来之虞,何者当戒?”
由于准备充分,对于这个试题,白居易胸有成竹,侃侃而论:民生饥贫是由于赋税过重,赋税过重是由于连年征战,而连年征战是由于边祸不断,边祸不断的原因是朝政的荒颓。要改善现状,必须惩治贪官污吏,清肃政局,同时减免苛税,使庶民安居乐业,这样社稷才能平定,朝廷才能由衰转盛……
不久后的一个吉日,红榜放出。元稹考得甲等,授官左拾遗,白居易入选乙等,补周至县尉。
白居易及进士第时二十九岁,及“书判拔萃科”第时三十一岁,及“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这年,他三十五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白居易传 十五 周至醉约
十五 周至醉约
元稹在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大试中入甲等,授左拾遗,白居易以对策语言过直,逊于元稹,入乙等,元和元年四月二十八日被任命为周至尉,不免感到些许失意。
但直接高升如元稹者,在偌大国度,毕竟是少数,授予京畿的县尉,已算顺利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对于初入仕途的白居易而言已经是极为优渥的待遇了。
县尉职务,名义上是“暗察奸宄,拘捕盗贼”,实际上是“拜迎长官”、“鞭挞黎庶”,这种摧眉折腰、逼税索赋的日常从事,令白居易的心情是很不舒畅,到任不久就在给元稹的信和诗中传达牢骚——
夏闰秋候早,七月*骚。渭川烟景晚,骊山宫殿高。丹殿子司谏,赤县我徒劳。相去半日程,不得同游遨。到官来十日,览镜生二毛。可怜趋走吏,尘土满青袍。邮传拥两驿,簿书堆六曹。为问纲纪掾,何必使铅刀?
在周至,白居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