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有种说法称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迫使苏联与德国媾和,却未免太夸张了一些。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职业军官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以至于希特勒宣称:德国陆军元帅,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普通德国人而已。希特勒是不会让他们来讨论甚至决定媾和这类国家大事的。
曼施坦因最初提出所谓“反向”计划。他相信泥泞结束后,苏联人会被顿涅茨盆地的经济资源和更深远的罗马尼亚石油所吸引,同时为了将德军围歼在黑海沿岸,而继续瓦图京“跃进”计划的路线,冲向第聂伯河下游。而德国人则应该主动放弃顿涅茨盆地,引诱苏军深入,同时把装甲部队集中在哈尔科夫以西,从侧翼切断苏军的退路,将其围歼在亚速海沿岸。
这个计划说白了,其实不过是哈尔科夫反击的翻版。但苏联人也不会傻到连上两次当。事实上,1943年夏季前确定下来的红军主攻路线,并非是曼施坦因所估计的第聂伯河下游—黑海,而是在北面直接攻打哈尔科夫,并一直扑向乌克兰首都基辅!
好在希特勒并没有批准曼施坦因的错误计划。纳粹元首自然不知道苏联人的实际意图,只是他实在不愿意失去顿涅茨地区。德国人刚刚修复了这里的发电站,而且计划大量采煤并建立军事化学工业,放弃了实在可惜。对德国人来说,这真是所谓歪打正着。
曼施坦因只好放弃“反向”,而把精力投入了“正向”方案。1943年冬季战局后,东线此前的大突出部都消失了,只有因为哈尔科夫战役而造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特别显眼。曼施坦因打算和中央集团军群采用一个联合行动,从突出部南北两翼实施钳形攻势,切断并消灭突出部内的苏军,同时缩短德军的战线,腾出更多的机动兵力。
大概在3月10日,希特勒来给曼施坦因授勋的时候,后者就向他阐述了上述计划。曼施坦因似乎觉得泥泞季节结束,德军就应该立刻发动这次攻势。但他过分低估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内苏军的实力:斯大林的预备队,正在极力强化这个地区。
在随后几天内,希特勒大概都在考虑这个计划。3月13日,他离开东线返回“狼穴”大本营。此前造访了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据说就是当时,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密谋反叛分子在希特勒的座机中安置了一枚定时炸弹,但因引信失灵没有爆炸。斯大林格勒失败后,德国人的动摇情绪已经从前线蔓延到了后方。一些纳粹党员开始不再佩戴党徽,也不再行纳粹礼。德国居民也不再上交散发的反纳粹传单,而是藏匿起来阅读。1943年2月,在纳粹发源地的慕尼黑,一些德国大学生开始张贴“自由”和“打倒希特勒”的标语,其中一些人被捕并遭铡刀斩首。至于老贵族和军官团中的密谋分子,也愈发活跃起来。
种种的内外交困,无疑使希特勒变得日益谨慎。因此当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向他请示夏季作战目标时,希特勒的回答却是:“东线维持现状”。
但到了3月13日当晚,希特勒似乎又有了勇气。他向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表示:“今年先小打小闹一下,明年大举进攻。也说不定今年就会胜利”。当天,希特勒签署了第5号作战命令,基于曼施坦因的方案,规定了1943年东线总的作战目的。
命令认为,春季泥泞季节结束后,完成休整的红军必将再次发起进攻。德军应该在局部地段先发制人,迫使红军就范。而战线其他地段上,则依托“预先构筑特别坚固的防御”,尽量削弱进攻苏军。
中央、南方集团军群应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合围红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
北方集团军群,应在7月初进攻列宁格勒,为此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手头的全部炮兵并使用最新式的进攻武器”;
希特勒的决策(2)
“A”集团军群固守库班河登陆场和克里木。
这个命令虽然看起来带有“防御思想”,但具体内容上却“进攻气味”十足:东线德军的4个集团军群中,有3个将发动进攻,只有一个防御。
而库尔斯克方向的战役,将是重中之重。但鉴于德军力量尚未恢复,德国人还是力图在“城堡”战役之前,发动几次小规模战役,为进攻库尔斯克创造条件。其中,包括3月22日下达的“鹞”战役,3月25日的“豹”战役。基本思路是:
动用第l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以及第4装甲集团军,合围和占溃哈尔科夫东南的苏军,摧垮北顿涅茨河一线的红军战线,保障库尔斯克以南德军的翼侧,稳住德军在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