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古代读书人讲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实现所有远大抱负的起点。关于如何修身,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做过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发展到宋明理学阶段,儒家吸取佛教特别是禅宗的精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身理论及方法。这些理论及方法对古代士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以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起到过一定作用。但传统思想教育理论也存在明显弱点,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起门来搞修身养性,“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而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是些书呆子,缺乏经事济世的本领,“平时坐谈心与性,临难一死报君王”,少数人甚至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
而毛泽东的思想教育理论与之全然不同,特别强调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当前的实际斗争服务;强调人的觉悟只能在斗争实践中,在与广大工农群众的结合中,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指出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
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现在一些单位的企业文化之所以搞得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工作目的不明确,为文化而文化,开展的一些活动既脱离企业的中心工作,也脱离员工的思想实际。或者只是一般性地讲道理,没有引导员工将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而很难发挥优秀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自然也就很难真正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和员工们的好评。其实,引导员工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公司倡导的价值观去行动,是最有效的思想教育手段。只有在实践价值观的过程中,员工才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产生积极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变化。
2�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
影响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很多,古人带兵经常讲到的是士气,行为科学强调的是心理,而现代管理又大谈企业文化。毛泽东的不同之处在于,特别强调通过教育影响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在毛泽东看来,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增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其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思想意识的进步,即提高人的政治觉悟,培养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二是思想方法的改进,即提高人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前者构成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动力,后者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有了根本动力,再加上方法正确,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自然大大提高。
行为科学是现代西方管理学的重要学派。该学派用近代以来时兴的科学主义方法研究管理问题,认为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客观地加以把握,因而无法研究,所以只能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及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的研究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始终没有重大突破。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思路有问题。实际上,人的行为大都受思想支配,不研究人的思想,很难合理地解释人的行为;而不通过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之所以比行为科学深刻,在实践中收到较好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了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注意到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不同,突出了思想在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企业文化理论也存在类似问题。通常管理学家将企业文化分为观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方面,猛一看,层次清楚,基本上不交叉,可实际上并没有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而很难用于对实际工作的指导。现在一些企业家也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且下了工夫,也舍得投入,可就是弄不明白,核心价值观也提炼出来了,各项规章制度也修改完善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厂标厂徽设计得也不错,可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总也见不到成效?其实,企业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核心还是思想。只有抓好了企业的思想建设,其他层次的文化才能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建设要不要涉及员工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就事论事,完成任务就行?还是在提高员工觉悟和境界上下工夫?估计学者们的看法很难统一,企业家也会作出不同选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管理大师一定是企业的精神领袖,一定是思想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对思想教育的认识上,他们的心与毛泽东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