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话,不敢继续在西土称王的话,就到洛邑来,自立为王吧。”
周公说:“洛邑作为新都,是用来四时祭祀天地,以保中原四时平安的,怎么能用来营私舞弊呢?”
召公继续劝说周公:“你既然已经按照殷朝的兄终弟及制办事,也就可以把它作为我们周朝的继位制度。如果武王当初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王位传给儿子,而要把王位传给你呢?现在,你已经得到天命的眷顾,逢凶化吉,称王这么多年。你要知道,现在我刚刚建成新都,就是为了让你能够尽快到这里来实行德政。只有这样,才可祈祷上天让周朝永远延续下去。”
周公仍然不肯答应召公的请求。
周公说:“兄终弟及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只有嫡长子继承制才是稳定江山社稷的正路。你想啊,每位周王都有不止一个王子,但嫡长子只有一个,让嫡长子继承王位,这是唯一可以消除纷争的方法,若要从那么多兄弟中选取一个继承王位,势必引起各派势力的较量,不利于王朝的安定。当初,武王选择我继承王位,我就担心会引起管叔的不满,因为他是我的哥哥,所以极力推辞,可武王一再坚持,我只得勉为其难。结果不但管叔,连蔡叔、霍叔也感到不满,从而导致了三监之乱,使我们兄弟刀兵相见,这是一个十分惨痛的教训,我们不应该让这样的事再发生了!”
召公说:“我认为,只有选择德才兼备的王子继承王位,才能使王朝长治久安,而一味强调血统,让嫡长子继位,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周公说:“我也知道为王者应该德才兼备,但怎么样才算是德才兼备?由谁来认定呢?”
召公说:“由父王和群臣来认定啊!”
周公说:“父王如果能不羼杂丝毫的感*彩,对诸子能一碗水端平,固然可以选择出最合适的人选,但父王也是人,对自己的妻妾自会有亲有疏,对妻妾所生之子总难免也有亲有疏,但他最喜欢的这个儿子未必是最有贤德和才能的,这样由父王来选,也无法保证一定能做到公平。而群臣同样也是人,由于自身的背景、经历、秉性的不同,对诸位王子也必定会有最喜爱的一位,但他们又不可能都喜爱同一个王子,这样又怎么能认定呢?”
召公拍着胸脯说:“作为你的臣子,我敢代表殷地的臣民、百官及友邦人士,保证接受你的领导。我相信你最终会做出继续称王的决定,那样会令你声威显赫的。我不敢以勤政自居,谨恭敬地献上玉帛,使你能用它们来祈祷上天的保佑。”
周公语重心长地对召公说:“想让天命永远不变是很难的,关键在人,在我们的后代子孙。也就是说,既要在血统上继承前人,也要在道德上继承前人。我受命继位以来,统治周朝辽阔的土地,结果虽然还不错,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继承王位是件很大的事,我不想给后人造成迷惑。”
召公急了,说出了大实话:“就是你不想称王,也要为我想一想啊,我还想过过称王的瘾呢!”
周公知道召公的这一用心后,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他说:“武王对你也说了很多,要你做臣民的表率。说你一定能辅助我,继承文王的德政。你对我也确实十分尊敬,但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我必须以天下苍生为重。你也要善始善终,像尊敬我一样,去尊敬新君。”
召公还是没有转过弯来,与周公不欢而散。
四十二
尽管召公强烈反对,周公仍然打定了主意,要还政于太子姬诵。
周公首先在祖庙为成王举行了象征成年的加冠礼。周公命祝雍作颂,辞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服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
冠礼后,周公又来到太子姬诵居住的东宫,拜手稽首,就是把前额贴在手上,叩头到地,再停留一会儿,这是一种最高的礼节,然后说:“我准备把王位归还给你。你如果怕太保召公不同意,不敢登基继位,我会接替召公管理东土,以那里作都城,让你称王。”
姬诵也拜手稽首,说:“周公,我不敢不遵守天之赐命。您既然将洛邑定为东都,派人拿着洛邑的地图让我看了,我们叔侄俩又一起进行了占卜,得到吉兆。我感谢您给了我亿万年的王朝基业,谨此拜手稽首,听从您的教诲。”
周公说:“今后,国家就交给孩子你治理了,我不再过问。我已教给你治民的法则,你如果不照办,统治就不会长久。说起你的生父武王来可不像我,我不敢不服从他的命令。你要小心谨慎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