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孝通先生关于乡镇企业这个模式的论断;历史学家在调研苏州之后,对“苏南模式”于当前苏州大发展之重大作用的论证,都成为作品思想性的理论支持。而更巧妙的,还在于作者对书中典型人物那些哲理性语言的保留,它既免除了理论自身的枯燥,又使草根阶层从实践中体会的哲学,显出熠熠之光。比如:“张家港精神”的创造者秦振华,在面对“宏观调控”时人人怕创业的现状,理直气壮地论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明确认定时间不我待的客观存在,明朗表示自己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另有,王金华关于“城市要有体温”,马明龙的城市发展要有“留白”等,都是人物丰实智慧和思想高度的展现,保留了这些并非豪言壮语的人物语言,又给主题性加一股支持的力量。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田珍颖书评:美丽天堂的时代颂歌(2)
在这部作品中,对各学科的知识的涉及,皆为我用。以上列举,仅为说明之例证。那些民俗学、产业发展的自然科学、文学同门中的诗词歌赋、艺术大类中的绘画、戏曲,以及建筑学等等,都在作者笔触所及之内。它们的融会贯通于思想性的大包容之中,其丰富、其厚实、其多元、其深刻,当是阅读中可以认同的。
二、众多人物形象的文学表述,使作品如画廊般多姿多彩:
难以数计的众多人物形象,是作品的血肉。他们的依次出场及不断地纵横交错,形成一股历史江河的洪流,使这部题材重大的报告文学,显出它的宏大及深远。人物的众多,恰是作者正确历史观的表现,正如*所指出的:“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作者笔下的人物,是由时代生活和历史本质所衍生,而冈时,他们又富有独特的个性,他们的名字与他们创造的特别事件,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比如:当年的县委书记高德正,他在大会上高喊“社队工业不姓资,治穷致富才姓社”,曾使多少人热血沸腾,而他提出的“牛鼻子经济”是怎样地让水乡人走向了世界;小裁缝高德康创造世界名牌“波司登”;从未坐过电梯的农民郁全和,却为上海人制造了电梯导轨,把处在江边的小村“借船出海”地引上了富裕之路;没钱也要修路的杜根根,一条路建出了“工业城”,李桥村的经济生命线,从此血脉畅通;吴栋材是大和大阖的钢铁大户,一个贫穷的永联村,从此钱生钱长,富裕之树长青;“张家港精神”使秦振华满身传奇,解读经济实力的哲学思想,使他将一个名次排后的小市带动得风生水起,而继他发展的沈文荣,更以“王者之气”,让小小张家港的钢铁产业,名列全国第二。他的收买搬迁德国钢铁厂的冲天豪气,使这个本是双脚泥土的农民,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人物……繁多的人物,我们无法在篇幅的限定内,一一列举,但他们确实是个个光芒四射。当他们从各自的土地上顶天立地地站立起来,使全社会震惊,并目不暇接时,一个叫做“苏南模式”的学术性的概括,将这些来自各路的英雄们,聚成一个“群像”——这是一个在经济大潮中,不畏风浪、立于潮头的队伍。
于是,顺着作者的笔触,我们开始了解他们自古而积累至今的内里。从“闷头大发财”的集体理念,到智慧地破除桎梏,迈开双脚,走自己的路,他们柔而韧的筋骨,是水乡滋养的。而柔韧之中,裹缠了一种深刻的传统文化——顺势而应变。他们似乎不叛逆、不背拗,但是,所有的“势”,都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契机和依赖,借了这一切之“势”,他们从未停顿过,这正是他们应变拓展的勇与智,靠着这种聪慧过人的应变能力,他们走遍天下,无往不胜。由此,我们进一步观察着他们的人生哲学。那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哲学之根,就仿佛深扎在这个美丽天堂的大地上,它枝蔓丰茂地养育了这个水乡中所有的人。
于是,由人物形象的认识,我们追想到这些形象上所浸染的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进而追想到,如今,当我们已在世界经济政治中举足轻重时,向世界阐释我们的文化精华,已成为文学家们不能轻慢的责任。本书在作文学表述时,已注意到文化的阐释与我们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相关。在书的扉页上,作者题言的第一句话,就是“让世界阅读了一个古老民族坚守家园与渴望通达的岁月痕迹。”这是本书笔触达及的终点,也是本书中苏州人群像巍然矗立的意义所在。
三、作家激荡的赤子情怀,是全书的诗意抒情:
这部以思想性取胜的报告文学,由于作家演化为赤子形象,那情怀的激荡,使作品始终浸润在诗意的抒情之中。
情在作者的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