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2/4 页)
,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将其落驻。围观的万众一片欢呼雀跃,主人全家奉香膜拜上苍恩赐。此时突然天空狂风大作,乌云滚滚,随后倾盆大雨,将裹在泥尘中多时的“美石”冲刷一新。转眼间天空又晴朗万里,霞光四射,在场人无不惊诧不已。当场有文人作诗道:“天赐灵石落吴江,吉人金根园收藏。一帆风顺踏实地,庆云峰名千古扬。”诗虽一般,却记载的是当时的奇妙一刻。
静思园内除了这些标志性大型巨景外,还有“落霞亭”、“如归舫”等精美的石木建筑景物。不过最精致的要算那些厅院,如“花篮厅”、“楠木厅”、“奇石馆”、“盆景园”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花木奇石都是稀世之宝,比如有的奇石形态之奇、之美实为空前绝后,价值连城。
“科学家碑廊”可能是静思园与所有苏州园林最显著的区别了。在这里可以看到吴地古时与现代的那些著名科学家的石像与石刻箴言。在这里,那座造型独特的“计成亭”毫无疑问最显眼……
粗略走一圈静思园,大约两个小时。“这是第一期工程,正在进行中的第二期工程大约比现在还要大一倍。你看,那边是我们与中青旅合资建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漂亮的讲解员马莉小姐指着后院附近正在忙碌之中的那个处于装修阶段的一群楼宇说道。
“你们老板花了多少钱建这座园林呀·”这是我踏进静思园后一直想着的问题:静思园宏大的面积、精致超然的建筑和大批价值连城的宝石奇花和明清旧物……一个亿·十个亿·我想肯定值。
“全是他自己掏的钱·”这是我特别想知道的第二个问题。
“他哪来那么多钱呀·”这是我想知道的第三个问题。
“他建如此豪华精美的园林到底干什么用·”这是我最想知道的问题。
“你去问他自己吧。”马莉小姐抿嘴一笑,将我引至一个叫“嘉会堂”的院庭内。主人出来了——哈,实在令人意想不到:竟然不是个手持檀木香扇、飘逸倜傥的*之辈,而是个秃了头、胖墩墩的家伙!
陈金根——同里人,外形看上去是个标准的“老板”。如此外型的生意人,竟然能造人间*。我百思不解,但这种闪念仅在几分钟后便消失殆尽……
“我应该说是个生意人,但最先应该说是同里的一介农夫。”这是陈金根的开场白。我开始知道这位仁兄的老家就在距同里镇不远的庞山湖一带,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乡镇农民企业家出身,并且属于起步比较早的一个。开始搞毛纺产品,后来搞冶金产品,再后来连带搞空调什么的。由于企业的生意多数与上海大单位打交道,这使得他的事业越做越红火。苏州人会做生意,其特长之一是善与用户“轧朋友”。我卖给你产品,还请你到苏州、同里来“白相”(上海话,玩的意思)。上海人会“白相”,来时看苏州景色,回时带一车水乡土产,其乐无穷。“蛮好蛮好”声中,生意就“热络”了。于是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的陈金根的口袋越来越鼓起来,肚子和身子也跟着肥胖起来……
富了干些什么呢·盖豪华楼房别墅·吃山珍海味·不停地吃、天天吃·或者享受尽人间各种奢侈·否也。陈金根虽经艰辛创业后头秃体胖,可他的思想却敏锐而深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6章园林、园区、圆融……(5)
人活一世,富,能富到何种地步·享受能保长命百岁·于是陈金根想到了一件事:他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乡人民建一座永远复活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儿时受父亲影响而想到的要建一座园林。”陈金根说,他小时候常随父亲到苏州城里去玩,因此“儿时游那些园林所留下的美好记忆”使他内心一直装着这样一个梦想。
而这仅仅是梦想而已。
上世纪80年代,陈金根的企业在上海旧城改造中做事,于是对古建筑、老古董非常感兴趣的陈金根吩咐手下:“看着有点意思的老货色、老古董都给我留着,拉回同里去。”这一留、一拉,日久天长后,陈金根的“家”成为“老古董”的大观园。“开始置了十亩、八亩地做个小园林,后来请上海朋友来白相,他们觉得有味道,于是我就慢慢把园子做大,一直做到现在这个样子……”陈金根说。
我所疑惑的一个问题解开了。
“过去建园林,都是做大官的,或者是文化人。没有听说老百姓能去建园林的。我是个梦想者,小时候就做着有个自己的园林的梦。但这个梦想的实现得感谢*,感谢改革开放的时代,也感谢苏州地方的领导和我的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陈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