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都要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前提下,将“霸格”留在顾客家里“24、48或72”个小时,期间不能让顾客有任何思想负担,只要让顾客明白你仅仅是想让他(她)试用这些商品……
事实证明,*的做法是正确而科学的。心理学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他人善意的举动。当营销人员将这些试用品让顾客免费使用后,等于在试用者心理施加了负债感。尽管在最初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对此产品不屑一顾,但是在试用期结束后,顾客往往会在负债感+优质产品的吸引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心甘情愿地购买该商品。*直销这一“索取—付出—再索取”的环节,集中体现了互惠原则的模式。
让他人产生亏欠心理的互惠原则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正如美国推销大王乔·坎多尔福所说的那样:“推销工作98%是感情工作,2%是对产品的了解。”不仅仅在商业领域,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尤其当对方是一个能为他人考虑,重情义的人,你向他施加帮助或者好处时,绝不会像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它往往会像弹簧中的弹力,你向其施加的力越大,向你弹回的力也会越大,有时甚至产生超乎你想象的弹力。所以,生活中不妨多向他人施予好处,让对方产生多余的负债感,进而达到有力影响他人的目的。
李侠一直从事小型的烟酒专卖,所以经常需要50、20、10块的零钱,在多数情况下,李侠都会去银行兑换零钱,但有时碰上生意忙的时候,便没有时间去银行。一天李侠又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她正想让商店售货员照顾好商店,自己去银行兑换零钱,这时来了一位买烟的顾客。在对方掏钱的时候,李侠发现他有多张50元,李侠心想他要是能兑换给自己就好了,这时李侠说:“先生,您的零钱用吗?不用的话兑换给我吧!”先生看了看李侠,不太情愿地兑换给她10张50元的零钱。李侠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随手从柜台下面拿出了两个打火机送给这位先生。起初这位先生推脱不要,但后来还是收下了。让李侠没想到的是,这位先生从包里面又拿出了20张50元钱,并笑着对李侠说:“这是我刚从银行取的,你还需要兑换吗?我家就在银行附近,如果你需要的话,以后我过来买烟,就顺便给你带过来些。”
歌德有言:“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李侠正是通过这种互惠原则,使买烟的客人在内心深处对其产生负债感,从而心甘情愿地兑换零钱,甚至主动提出以后有机会还帮助自己。这种帮助,从李侠的角度讲,就是储藏亏欠后带来的高额利息。但并不是什么样的恩惠,都能够让对方产生亏欠心理,也并不是任何一种恩惠都能够带来高额的利息。对此,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即使很小的恩惠,如果实施得及时,对受惠的人也会产生很大的价值。”德谟克利特的话让大家更深刻地明白,在向他人实施恩惠时,要选择准确的时机,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别人为己所用。
任何人都会在心理的负债感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这就是互惠原则中亏欠心理所带来的威慑力。心理学上认为,亏欠所带来的互惠影响力主要在于,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人,如果你在请求他为你办事情前,给他点小恩小惠,对方答应或者接受你请求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有时甚至会给你提供进一步的方便。
√影响力智慧
生活中,不妨多为他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会让对方产生亏欠心理,就在其想尽一切办法还回这份人情债时,你已经成为了对方的主宰者,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向对方施加影响。
放“友善”的长线,钓“羞于拒绝”的大鱼
无论谁想有效地影响对方,都首先要友善地对待对方,并使对方相信你是友善的。对方在接受了这份友善后,心里会产生亏欠感,而事情的主动权,也会因此掌握在主动施人以友善的一方。
——心理学物语
在中国,友善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处世的学问。真正懂得向他人施以友善的人,往往能够有效地影响他人,进而在生活、工作或者做事情时得到周围人的帮助、鼓励和支持。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曾说过:“我所收获的,是我所种下的。”生活就是这样,无论谁想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循着付出和收获成正比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生活中不妨对他人多施加一点友善的感情,让对方在投桃报李的道德感下,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这样成功的几率便会大一些。布丹女士,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布丹女士在新罕布夏州买了套新房子,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