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女终于平等了。
什么世道!
前言
读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挑灯过子夜,今人读书,天不亮就起晚十点才休,从三岁幼儿园到二十四岁大学本科毕业,21年这样闻鸡起舞第过着,还不一定算学业有成,再读研读博,人到中年,才算完成基本教育,对社会的阅读才刚刚开始,比几十年的死书更难。
当然,读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两种目标,一是为了充电,读的那些专业书籍,一是为了消遣娱情,读的一些闲书。最近迷上了对先秦历史的了解,于是写了很多读“人”的文字,自觉还有点意思。朋友说我是不是想上“百家讲坛”?我说:是想,可人家不要!
所以聊以自慰。
又阿Q了,有些可怜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读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又称柳下季,春秋鲁国大夫无骇的后代。他大致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庄公至鲁文公年间(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09年);因劝停齐鲁之战而被尊为“和圣”。
关于这位仁兄,知道他是“和圣”的人不过,但知道“坐怀不乱”的人就多了。
关于“坐怀不乱”的故事,很多人产生了质疑,认为只要是男人自然是把持不住的,但看当时的情景,即便换上像斯瓦辛格这样强壮的男人,甚至换上你我,也不得不把持一下:首先柳(展)兄揽妇人入怀的地点是在城门之下,诺大一个开敞的地方如何行事?其次是柳兄揽妇人入怀的幌子是怕妇人冷着,可见天气寒冷,如此宽衣解带,代价实在太大。
实际上,古人有“授受不亲”,作为鲁国圣贤的柳兄是不大可能揽人入怀的;其次是古代少女只有正月十五才有出门机会,而少妇们迫于言辞怕卖了风骚也是少有出门,因此出门之妇人多为多为年长者,而且夜不归家,我想应该是年老的乞讨者,柳兄一腔仁义,见其瑟瑟发抖,自然是要帮忙的。
荀子他老人家怕浪费了竹片,在记录时把情节省略了。而自古以来,人窥私欲望都是很强的,于是让人平添的许多揣测,以至于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而忘记了柳兄游说各国劝罢战争的“和圣”封号。
春秋战国的纵横家是很多的,柳兄大抵属于比较早的那一批。因此柳兄的成名,让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华夏先贤们推崇备至,他的修为,可能算“墨家”学说非攻兼爱的前身。
去年有一部电影叫“墨攻”,看了半天欣赏了数遍,还是看不出墨家思想的精髓,刘德华是帮助人抵抗,结果搞得尸横遍野,实在和墨家的非攻兼爱背道而驰,玷污了墨子的名声。
想来,现代艺术是不需要研究思想哲学的真正含义的,古人只不过是一个商业噱头,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几张印着老人头像的纸。而至于古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大可不必探究。
比如柳下惠,在2000多年后,已经成为“性功能不正常男人”的代名词,而不是“和平”的代名词。一代圣贤,就这样被我们自己消灭了。
读李俚
李俚:(公元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李悝。
我们通常把三妻四妾形列为封建社会的根本表现,一夫一妻制大概是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才提倡的,到民国才开始有文件规定的,而到1949年之后,才真正得到施行的。可是在2400年前,有个叫李俚的魏国人,在“淫禁”中规定:禁止夫有二妻妻有外夫。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讲,中国是最早施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
李俚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中国有了最早的法律——法经,把法家的思想具体到可执行的地步,犯了什么错,定为什么样的罪,接受什么样的刑。当然李俚的刑是残酷的,比如割掉舌头、砍掉手脚、挖掉眼睛等,只要犯了法,不把罪犯整残废了不算。而且从平民到士大夫,人人平等。由于有律法保证,魏国很快强大,成为列强之首。
随后其学生商鞅把李俚的办法带到秦国,“制度”之秦国也很快强盛了起来,可见“法制社会”力量,已经不需要我们去证明了。当到了汉武帝那里,董仲舒一个“天人三策”,法家就成了摆设,好端端的一个“文景盛世”就被刘彘搞得垮了。
“君者,无为,而无不为”,有制度在那里摆着呢,我当然可以不去管理了。人家布什为什么可以去度假,布莱尔可以去打猎?也就是这个原因罢了。
很遗憾的是我们的领导者们(不论大小)没有这个福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