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1 页)
?脂砚斋知道世人很难接受他设计的《红楼梦》写作艺术手法,再一次警示我们不要看正面——不要只看这书小说的一面,这样才是会看。书中: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到有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
脂砚斋对此批曰: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这里曹雪芹和脂砚斋已经把话说到家了,镜子的正面,就是《红楼梦》的正面的文字,反面就是文字所隐寓的历史。笔者在《红楼梦的摇篮》一文中说过,《红楼梦》真正的故事要“看内音”(槛内人)。因为《红楼梦》的表面文字,描写的大观圆中哪些大家闺秀、美貌女子。其实,他们就是用“贾蓉”(假容)做成的红楼掩面人,他们都是已经作古的历史人物——“青冢骷髅”的掩面人——看正面是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等;看背面乃是曹锡章、曹霖、曹雲等。曹锡章、曹霖是曹雪芹家真正的第一、第二代始祖。你单把他们当大家闺秀看,虽然没有达到贾瑞的视觉水平,但也和那些“聪明俊杰,风雅才子”没有太大区别。曹雪芹和脂砚斋的苦心,到如今又有多少人能领悟呢?再看书中:
贾瑞一去,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在“若不早毁此物”处脂砚斋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妖镜”一语道破了《石头记》的本质,它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正看它是言情故事,反看是历史史实。因此脂砚斋说:野史都可以毁,唯有此书不可毁。因为《石头记》既不是*,也不是野史,而是隐写的曹家百年历史,所以是绝对不可毁之书。贾瑞的下场不是书的问题,而是人的思维和眼光的错误。正如书中说:
“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凡是把《红楼梦》当艳情小说看,那是读者自身的原因和书一点关系也没有。
曹雪芹和脂砚斋在写书的同时把书的结构形式解读要点都写在书中,这也是历来文学著作所没有的。对此,有些人甚至研究人员,至今不承认曹雪芹是用了这样奇特的艺术手法,不承认脂砚斋的批语是不可多得的解读《红楼梦》的历史文献。他们坚持《红楼梦》是纯小说体裁的文学艺术性著作的观点,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这势必要阻碍红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使红学研究人为的继续沉湎于朦胧幽秘的状态中。他们以看书的正面为正统正确的认识方法,以假家(贾家)的表面文字为主线去解析故事的发展和分析人物的个性,把自己的情感加在了抽象的文字比喻上,如贾蓉、贾蔷、贾莲他们都是臭皮囊,并不有实在的人的意义。还有三尤,众多丫鬟,四春姐妹,可谓斑斓多彩,可去了“画皮”,她们也是抽象概念的化身。《红楼梦》这样的写法这样的立意,如一钓饵,逗得风雅才子、聪明俊杰自以为自己是“情种”,掉进深渊不能自拔。恰如脂砚斋所说:
这是作书者之立意,要写情种,故于此试一深写之。在贾瑞则是求仁得仁,未尝不含笑九泉,虽死亦不解脱者,悲矣!
是的,像贾瑞这样的人,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并觉得有莫大享受和收获,既使死去也可能含笑在泉下。对于这样至死未能从《石头记》的正面文字解脱出来的人,实在是太悲哀了,笔者也为二百多年来热爱《红楼梦》而至死不知其义的红迷们感到惋惜,同时,笔者相信他们现在已经大悟彻悟了,必定会真正含笑九泉。
五、结语
王熙凤“解味”是翻其老底,从根处剖析她的本质,这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把王熙凤的本来面目清晰的显现在大家面前,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广大红迷和红学研究者有所启示。这也算是笔者——一个曹姓家族中人对同谱的曹家先辈做了点事情。并希望以此来祭奠曹雪芹、脂砚斋的英魂,感谢他们把汉语言文字运用到极至;感谢他们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大放异彩;感谢他们使华夏民族固有的聪明智慧分外耀眼夺目地展现在世人面前。(30756)
此文草成于1999年,2006年5月修改定稿
注①:本文引用奏折资料除这段曹罟┐势渌��醋浴豆赜诮���觳芗业蛋甘妨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