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而像是不停地从他们身上踏将过去”。多亏炮兵猛烈地轰击,敌阵一片惊慌万状,柯利诺将军才得以撤退。
暂且搁一搁而已。清军发现联军部署似有一个薄弱环节,即法军柯利诺部和英军萨顿旅之间存在空挡。于是,清骑兵蜂拥地进入这个空挡,想不到陷入被围困境地。战局十分微妙。“明天,我们来看住这支僧格林沁羊群”,一个指挥员惊叫说。在右翼,孟帅很想前去救援柯利诺;可是清兵突然包抄过来,他被迫进行反击。巴赞库写道:“清军马队猛扑过来,竭力把我们团团围住。见我方兵少势单,他们更大胆起来,粗野地喊叫着,俯身策马,挥舞刀枪,大耍威风……”。
居中路的冉曼将军,接到命令向左翼出击;但清兵也向他冲来。德拉格朗热中尉记道:“炮火枪弹像打不倒清兵似的:他们似死而复生,顽强战斗,甚至有时冲到我方大炮前三十来米。不过,我军炮火变得更密集更猛烈,将他们一一打退,四处逃窜……”。
柯利诺及其部下,一直顶住清兵接连不断的攻势,甚至拼刺刀,粉碎对方多次冲锋。在右路,格兰特将军终于下令炮兵开火,法军得到救援深感宽慰。英军骑兵赶来,带着数门阿姆斯特朗重炮,尽管来得晚些,还算及时。乘清兵来回处乱窜之机,格兰特出动范纳和普罗宾所率的骑兵冲杀过去,击退清兵。在中路,冉曼旅面对清军炮兵,大显威风。右路那边,101战列团遭到清兵强攻;法军炮兵猛烈还击,清兵迟疑,进退维谷
乘敌阵乱作一团,孟将军下令全线冲锋。柯利诺把清兵赶向八里桥。中路,孟帅亲自指挥作战。右路,冉曼向前猛攻,普热上校带领101团杀来,夺取清军大营中那个由重兵把守的村庄。清军将领摇着军旗,把兵勇集聚八里桥头。僧格林沁大旗在桥上高高飘扬。于是,冉曼将军率部朝那里推进。
在法军看来,正是于八里桥展现这场战争最卓著的功勋。因为,只要这最后一道障碍越过,就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向中华帝国都城胜利进军了。
很快,八里桥及其精美大理石雕展现眼前。桥后,清帝国精锐之师,兵强马壮,要誓死保卫这座桥梁。柯利诺率部从左侧,穿过掩映静雅墓地的树林,消灭一股埋伏的清兵,然后插到运河岸边。他令炮兵们架好大炮,以对桥斜射;而本茨曼上校则领另一支炮兵对桥纵射,并要12炮队瞄准敌营设有大口径炮火的阵地。
万炮齐发,响声阵阵,把桥栏杆炸得横飞,将守兵打得落花流水。
柯利诺将军仍头戴那顶大草帽,带领一小队人马,朝八里桥勇猛冲上去。桥头被死伤的兵勇和翻倒的大炮堵住。杜潘上校赞道:“柯将军策马扬鞭飞奔在前,部下照样紧跟在后;他单枪匹马,冲上拱桥高处,大家随即与他会合。对于我军,这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场面,如同当年马拉科夫战役再现,第一个冒着枪林弹雨冲上桥头,并朝运河那边挤满敌人的宅院挺进!”也如英国人所赞,法国人上刺刀冲锋,“好一场白刃战”。
柯利诺不再那样过谦,禁不住言及八里桥战功:“能带强攻队冲上去,一举拿下八里桥,本人深感荣幸、高兴。冒着箭林弹雨,我最先冲上桥头,战士们紧跟上来。何其奋勇,出奇制胜”。
清军马队最后溃散,八里桥被攻占。但有一小批分散的兵勇,仍在负隅顽抗。孟将军之子夏尔上尉进到一个寺庙,准备安设临时指挥部,不料遭遇迎面射来的子弹,多亏被“头儿乌斯曼”等推开,才奇迹般幸免于难。后来,第二团一战士讲了这个小故事:“孟帅与冉曼旅刚过桥,得知儿子险遭不测,便指着其鼻子威胁道:“你要那样,不再带你来了!”儿子回答:“就这个呀,你不是经历得多了嘛!”
第十三章 八里桥战役(3)
攻占八里桥,孟托邦将军曾描述当时的场面:“此时,八里桥呈现的景象,可谓当天最激动人心的场面之一。早上斗志何其昂扬的清兵消失了。在这座古老文明桥边的战壕里,那些身穿富丽军服的兵勇手摇锦旗,毫无掩体,以微弱的火力,还击我军大炮和步枪齐射的攻势。而宫廷精锐之帅只得掩护大军撤退”。
埃里松欣喜若狂,对当天胜仗大加描写:“孟帅由军官簇拥着,受到士兵门欢呼,揩着额头上的汗走过桥头。那英武严肃的样子,流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无疑使人感到,孟托邦将军已经像是“八里桥伯爵”了。后来,拿破仑三世果然那样赐封他了。
当天,至于左路的英军,本应阻击向联军中路冲来的清兵,并将其退路切断,一举歼灭。英军正在布阵,准备迎战对方数量众多的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