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掩卷沉思,常常为历史事件的相克相生而惊叹不已。
汉高祖刘邦鉴于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弊端,即位后开始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异姓王的势力被扼制了,同姓王的势力开始膨胀,终于导致景帝时同姓王发动的“七国之乱”。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打击诸侯王的势力,缩小诸侯国的面积,弱化丞相的权力,使皇权高度集中,却导致了后来外戚势力的崛起。
光武帝刘秀即位后鉴于西汉初年和西汉末年的教训,严格限制外戚的权力,规定外戚不许参政和封侯;(但这一制度到章帝时便开始松弛,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前提下,制度不能坚持或废止是常有的事)同时光武帝为避免西汉初汉高祖杀功臣的历史教训,对功臣采取了安抚的政策。给开国功臣以优厚的俸禄并封侯,但却不让他们参与政事,同时对拥有重兵的功臣都调离首都,远离政治中心。这一举措虽然避免了“敌国破、谋臣亡”的历史教训,但却导致了另一个后果,即造就了外戚势力可能膨胀的社会平台——东汉时期,皇后大多为功臣之后。
曹魏政权打击宦官和外戚的势力,扶持士族,结果导致权臣势力崛起。曹魏后期,皇帝缺少皇族宗亲的拱卫力量,权臣司马昭父子轻而易举地篡夺了曹魏政权。
晋武帝司马炎吸取曹魏被自己篡权的教训,开始发展和培植宗亲势力,使诸侯王势力急骤膨胀,以致在他去世后不久便发生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后果更甚,不仅导致了西晋衰败,而且使整个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中,但是就在魏晋南北朝极端混乱的时代,历史却在悄悄蕴育着另一个盛世的到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贵族时代(1)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两个王朝极其相似,它就是晋朝和宋朝。
宋朝分南、北,晋朝分东、西。两个王朝都是靠“谋逆”篡位获取政权;北宋和西晋都是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两个王朝在南迁后都极大地开发了江南的经济;两个王朝的士人都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两个王朝在文学艺术领域都对中华民族有独特的历史贡献——晋朝有书法、人物画,宋朝有诗词、山水画;两个王朝都处于民族大融合时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两个王朝毕竟有所区别:宋朝的历史比晋朝要长一些——北宋经历了167年,而东晋不过103年。
当然,二者的区别不只是王朝寿命的长短,南宋亡于异族,而东晋亡于寒族。如果说宋朝是文官政权的话,晋朝则是不折不扣的贵族政权。文官政权最后被“尚武”的蒙古政权灭亡,贵族政权被出身平民的北府将领摧毁。这本身是合乎历史逻辑的。但是翻开西晋的历史,还是让我们唏嘘感慨:从公元280年西晋战船直抵金陵的辉煌时刻,到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率领饥肠辘辘的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出降的悲惨时光不过37个年头,统一喜剧就变成了亡国悲剧。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1
吴国被平定,群臣都去向晋武帝道贺,唯有骠骑将军孙秀没去。他面向南流着泪说:“从前先主孙策*逆贼时只有二十岁,从一个校尉创下基业,如今后主把整个江南都丢掉了,宋庙山陵,从此成为废墟,悠悠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公元280年,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年春天,西晋各路大军一齐向盘踞在长江下游的东吴进攻。吴国丞相张悌率兵迎战,被晋兵杀死。
三月,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师八万,战船相接,前后达百里,擂鼓呐喊进入石头城,吴王孙皓投降。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后人多有详细记载,然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西塞山怀古》,诗曰: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吴国被平定的消息传回西晋,群臣都去庆贺,为晋武帝祝寿。武帝手执酒杯流着泪对大臣们说:“这都是羊祜太傅的功劳啊!”大臣们都点头称是,唯有贾充惭愧不安(因为他曾屡次上表,请求皇帝停止攻打吴国,以作长远打算)。
骠骑将军孙秀没有去庆贺,他面向南流着泪说:“从前先主孙策*逆贼时只有二十多岁,从一个校尉创下了基业,如今后主把整个江南都丢掉了,宗庙山陵,从此成为废墟,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