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们主宰的。”36不管银行家、监管者和政府的行为多么不可思议,却都可以追根溯源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思想。我们接下来就要看看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从那些最流行的观点开始。可以说,这场危机很大程度上根植于经济学家观念的失败。
。。
第2章 概述
在这场危机中,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舆论形象不佳,甚至经济学家自己对它都颇有微词。曾经担任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威伦·布依特是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他在述及这场危机时曾写过一句话:“最前沿的货币经济学很可惜都毫无用处。”1宏观经济学分成两大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指责新古典主义者生活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期,新古典主义者把新凯恩斯主义视为异端邪说。对“经济刺激”的功绩,两大学派各执一词,水火不容。
咸水学派和淡水学派概述
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沃德曼对这两大学术立场有一段比较有趣的概括,他用“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以区分芝加哥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经济学家以及美国东西海岸的经济学家。全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接受的学术训练,因而这两大立场多少也代表了世界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主要阵营。
粗略地讲,淡水学派的经济学家,也就是那些在芝加哥大学从事教学或接受学术训练的学者,认为具有完全市场和对称信息的一般均衡模型是最接近现实的。除非有人是专门研究有限理性(包括计算能力在内的一些实际局限会抑制人们的完全理性行为),否则他们假设人都是有理性预期的,每个人都知道而且总是知道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情况。我只碰到过一位经济学家声称他是相信人的确是有理性预期的(我怀疑他是在开玩笑) 。不管怎么说,淡水学派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我们必须假设人是有理性预期的。
市场的最终结果是具有帕累托效率的,也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改进的余地,五大湖畔的学者们运用模型做了大量研究,断言经济衰退具有优化性,就算我们可以阻止经济衰退,阻止它们也是错的。
咸水学派的宏观经济学家们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内部也有不同的侧重,有些人致力于做实证研究而不研究形式上的经济学理论,有些注意到不完全市场、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竞争等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由于其本质受到约束,市场的结果不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说在监管的作用下,每一方的境况都可以得到改善……
在美国,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左翼和右翼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还不够完善。
与新古典主义相比,新凯恩斯主义对政策研究更感兴趣,它们比较偏向开发一些模型,使政策干预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对政策的浓厚兴趣冲淡了它们全盘接受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热情。政策必须要有机会展现其有效性,我们以后会看到,淡水学派对此是完全予以否认的,所以新凯恩斯主义用到了一个如同经济学科般古老的术语:长期和短期的区分。这就使得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处在同一个理论屋檐之下,之间的差别在于,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经历“休克”后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复苏,我们可以借助我们的常规认识在这段时间中做出干预。
隐含的前提
尽管两大学派对政策的建议很有分歧,但两者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共通的。它们之间的纷争更像是家庭内部的矛盾,要知道家庭成员唇枪舌剑起来通常都是怒目相视、恶语相加的。
布依特指出,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领军人物都信奉“完全市场范式”:简单地讲,不管发生什么不测事件,他们认定市场始终是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违约、破产和倒闭是不可能的。”2布依特认为这些经济学家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无从做出解释,这也就不足为怪了。更为严重的是,政策制定者对现状的理解和认识深受这些经济学家的影响,所以经济学家为这个体制的建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个体制却是低效、有失公允的,而且容易陷入瘫痪状态。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前提是理性预期假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它们相互关联,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这些理论的创建者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非经济学家会把这些理论看为无稽之谈,但它们却是如今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研究这门学科的唯一路径。
理性预期假说(1)
理性预期假说形成的时间较短,但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阿罗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