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3 页)
斟的”【在阴间,长幼有序,因齐妃乃康熙儿媳,故康熙不便亲自斟酒】。
这里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没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这可全了,蓉儿就合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言齐妃在阴间与雍正夫妻团圆,如果这里点出秦可卿亡灵,便露出破绽,所以必须用分身法以贾蓉代雍正,作者一个“蓉儿”(雍儿)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庚辰本这里有段眉批:“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其实这个“绮园”就是曹寅本人,这句话谐音倒读为:【自冤齐(妃)去,《楼》已终书时,语(李文)熚妃弃雍,有回(目)词,徐述雍家贱微后事,清可。】
到此,悬疑之本末已浮出水面。原来,《石头记》完稿时,齐妃已死,而关于齐妃的结局,早已在回目诗拟好。曹寅原计划让曹顒续书时再写雍正死后帝家败落文字,可齐妃早逝,为保持《红楼梦》的纪实性,必须随事下笔,让齐妃结局有个交代,但按照原定结构安排,贾蓉还得活在书中,就只能以批语作注这样的方式处理了。
乾隆四年前,秦可卿(雍正)、贾蓉(齐妃)、竺香玉、贾母(孙氏)、王熙凤(马氏)、刘姥姥(胤佑)等主要红楼人物均已死去,但故事并未终结,续书还需要他们“活着”,于是曹寅想出了“分身法”一招,既保留了《红楼梦》的纪实风格,又使补笔不留痕迹,皆得力于高超的文字隐喻技巧。 。 想看书来
第23问 红楼人物真的存在“错辈”问题吗?
红楼人物“差辈”一说,是基于人物关系辈数“错位”而言的。比方说,我们依据作者明确交代的甲乙二人的辈分关系,再依据甲与丙的辈分关系,即可推断出乙与丙的辈分关系。按常理,无论《红楼梦》是记事传记还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作者设计的人物关系应当是符合公共伦理关系的,同时也应当符合推定法则。贾府人丁兴旺。主婢、男女、老少之间,保持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道德准则,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等级森严。按理,作者是不会犯“乱辈分”此等低级错误的。然而,《红楼梦》白纸黑字总让读者感觉作者低能,人物辈分常常经不起推敲。而且远不只一例。足以排除作书人疏忽大意之可能。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表面文字读《红楼梦》,里面不乏童子恋,姑侄恋,叔嫂恋,姐弟恋,老少恋,同性恋等畸情案例,难怪有学者斥责《红楼梦》“通部诲淫”。其实,这是对《红楼梦》的误解。作者为了避免人们从人物关系推定出人物原型,早已在人物姓名、性别、年龄、辈分、地位等背景材料上做了手脚。有张冠李戴,有男扮女,有男女合一,有真身显贵,替身卑微等等,不一而足,前文或多或少论及过。这里,主要剖析曹氏父子在人物辈分问题上的“狡猾之甚”。
有读者提出《红楼梦》的七大“差辈”问题。计有:贾芸和小红差一辈,却有恋情;巧姐和板儿差一辈,却有婚姻;秦可卿和宝玉差一辈,却有梦中情。除此之外,凤姐辈份也有问题,林之孝家的辈份有问题。宝玉辈份明显有问题。黛玉辈份有问题…林林总总的“差辈”现象,若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恐怕作者难逃“弱智”之嫌。诸多差辈现象是作者有意设下的,如何理顺?作者留下了“钥匙”吗?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人通过前文二十多万字考证研究,基本找到《红楼梦》二十多个人物的生活原型,这便是解开“辈分”之谜的“钥匙”。没有找到人物原型,任何人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今年七月,《红楼艺苑》登载张登儒《红楼梦诸多“差辈”问题》一文,我读后忍俊不禁。从“差辈”二字带引号看,张先生是不认可红楼人物“差辈”的,但他终究没有找到作者留下的“钥匙”。我随即贴上一段题为《读书人理解差劲,红楼人物不差辈》的评文,自己收入《古洞秦人“虎狼帖”》之十。本节文字就是在此贴的基础上整理完成,兹原文转录如下:
张先生提出的诸多“差辈”问题,如果《红楼梦》的确存在,则不仅《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将黯然失色,而且会引发作者是否“脑残”、“弱智”等一系列关于“思维是否正常”的争论话题。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假如一个数学家突然说1大于2,人们指定认为此人疯了;而我则断定他在阐明一个真理,他说的是一个太阳大于两个月亮。一个天文学家说“太阳明天爆炸”,肯定会遭到全球通缉,我则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太阳“天天在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