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就像当年同徐岳在一起时的情况差不多。
韩荔说道:“徐岳……徐岳他,他目前正在国外,”
听到此,若扬抬起了头望了望韩荔。似乎显得有些不解的样子。
韩荔沉默稍许,然后说道:“他,他正在美国留学那……所以,我想,他现在肯定非常的忙,当然也肯定很辛苦。不过,年轻人嘛,在求学的道路上哪能不吃点苦呢?……”
韩荔搞不清楚,自己憋了这么半天,最后怎么冒出这么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来?还没说完,她有些后悔并埋怨自己不该这样的胡诌。“我在说什么?我这是在胡诌什么?我怎么能这么说呢?”她暗暗责怪自己不应该这样做。
此时,文若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是不是怕自己没有听清楚,还是因为韩荔那让人疑惑的表情感染了她?
不一会儿,她恢复了常态,下意识的问道:
“阿姨,刚才,您是说……徐岳,他现在在国外?是么?他现正在美国留学?”
“……喔,喔,是的,他去留学了。” 韩荔脱口而出。
文若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她笑了,说道:“噢,他出国留学了,那他可真的是太棒了……真的是太棒了 …… 可是 …… ”
韩荔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么滑稽,绕来绕去忽然吐出这么一堆无稽之谈。她知道自己这是在一步步,一步步编织着一个骗局,是在一步步欺骗面前的姑娘,是在一步步用谎言欺骗这个天真、如天使一般纯洁善良的姑娘啊!
结果怎么样?美丽的姑娘竟然相信了她的这通“胡言乱语”、这通谎言!这通过于浪漫的谎言!
“我明明是在欺骗她呀!” 韩荔在心中开始责备起自己来,责备自己不该这样去说。她现在已经开始后悔,而且已经有些懵了。
韩荔,她自己也没搞清楚自己为何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不着边际的话来……。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二章 远道而来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
两年之后八月初的一天,大约临近中午的时候,一架银燕徐徐降落在了首都国际机场……在走下飞机旋梯的众多旅客中,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年轻人径自进入到一辆出租汽车,朝着北京城区方向驶去。坐在车里的年轻人看上去有二十六、七岁的样子。沿途的城市景观不断引起了这位年轻人的注意,那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和高楼大厦让他发出阵阵感叹:才几年的工夫,北京变化多大呀!马路宽了,汽车多了,高楼多了,街道也变宽了。这一切对他来说显得既熟悉又陌生。
他就是曾于几年前赴美国留学的徐川。他下了出租汽车,举目四望,呈现于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有些惊颤:“啊,简直有点儿不认得家啦!”
是啊,几年来在异国他乡,触目所及完全都是异国的景象,开口讲话或耳朵里灌的也都是异国的声音。从西半球的某一处一下降落在了东半球的某一处,突然展现于眼前这些与原来生活环境大不一样的时候,那种直线落差的反映也应算是一种自然反映吧。
徐川这次从异国回来,是应中国古乐研究会之邀,为筹办纪念他父亲 —— 古乐老前辈徐弓豪先生诞辰70周年的一场专场音乐会而来。
徐弓豪先生是国内古乐界首屈一指的专家、学者、著名古乐演奏家、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乐器和古代音乐的研究以及演奏等方面,造诣颇深。特别是对古琴、古琵琶、古筝、埙以及洞箫等古乐的研究方面堪称一绝。古琴、古筝、埙、古琵琶等这些乐器哪一样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就拿“埙”这种非常古老的乐器来说,早在大约七千多年前就在我国的浙江、陕西以及甘肃等一些地区出现,并一直流传到了现代。作为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这种古老乐器,其发展演变过程蕴含了华夏民族古老文明及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埙这种看上去十分平常的乐器,最初是鸟儿的啼叫声引发了先人的智慧和想象。原始的埙是用黄土泥巴捏制而成,有些像橄榄果的样子,多为单孔,吹出的声音比较单调,最早是在人们劳动之余作为消遣之用的简单乐器。我国在七十年代初从河姆渡出土的埙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到了商代以后,埙比初期和夏代就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改进,制作埙的材料也呈现出多样性。有陶制的,石制的和兽骨制作的等,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还有的形如梨子和橄榄形状,而且也有了三音孔和五音孔的埙,吹奏出的音乐也丰富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秦汉以后,埙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的位置愈加突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