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部分(第1/4 页)
后,赵彩云就放弃向草原深处构筑屯堡,改而横向修筑,以控制东北地区。
为了更好的安抚和控制驻屯军和秋风军,这两支部队被进行整编和训练,最后留下合格人员成为屯堡守军,负责整个东北的外围防御。而那些东北异族被开始鼓励大量养羊,大宋一些商人也来到东北,拿出大量的物资求购羊毛。
从来没有想过羊毛还能赚钱的异族被大宋这个举动震晕了,开始抱着试一试,当换得大量的物资后,所有异族都开始心动。对这些靠着牧马放羊生活的平原异族来说,能够如此轻易就获得大量财富是不可想像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靠羊毛发财充满热忱。
而大宋对羊毛的需求似乎从来没有止尽,很快,大批的东北异族就将目光放到被空闲起来的东北蒙古草原。当初蒙古势力强盛的时候,他们不敢染指这些草场,还要时刻担心蒙古强盗来抢他们,此刻有了宋军的保护,他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让部落头人找到史天泽商议草原的使用。
史天泽也很大方,就按照当初异族对大宋的贡献程度,一一划分不同的草场,让不少当初不太积极的部落感到痛苦无比。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加上经济为纽带,汉语很快就在这些异族中推广开去,史天泽又不失机会的开了多家汉语学堂,告诉这些异族人,只要学好这些就能去汉地朝廷当官。无论平民还是贵族,只要能考取大宋官员,就能当官。
这些措施很自然的推动了这些部族的汉化进程,为最终形成一个共同利益体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了这个成功的经验,史天泽沿着大兴安岭向东北深处进发,以武力,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为辅助,将大宋的统治不断的深化,大量的异族被汉化,成绩斐然。
如此多的得力措施下,东北一带的对立情绪很快被消弭,大部分异族都接受了宋人的统治。毕竟在宋国的统治下,他们生活改善,后代还能免费上学,甚至有可能成为大宋官员。除了那些失去所有的旧贵族,没有人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大宋的统治就这样一天天的在东北生根并继续向前蔓延。
身兼民政,并带军事的史天泽也因为这个功绩,被任命为东北总督,负责整个东北区域的民政和一些相关的军事,达到了他人生第一个高峰。
得到东北特产源源不绝的输入,大宋的恢复也比所有人想像的要快,神始四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西北大战前的水平,到了神始五年,不仅超过大战前的水平,甚至比南宋建国以后的历来水平都要高。大小府库钱粮满仓,因战乱而近崩溃的民生经济蓬勃发展。
最让大宋商人感兴趣的是,从东北收购回来的大量羊毛,在江南那些官办私人的织造厂中,都被变成各种精美的织品。而这些羊毛织品,不仅皇宫用,官员富商们也用,平民百姓们还是用,甚至连军队都有定单要保证供应,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而将这些织品贩卖到海外,更是可以获得十倍之利还多,这让大宋的商人简直乐疯了,不断的向东北催货。
而东北那边也是高兴坏了,天天就剪羊毛赚钱。不过随着时间增加,经验的增多,以及在史天泽派人的指点下,这些朴实的异族牧民也变聪明了,对羊毛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处理,而获得收益却是要比不处理要多的多,同时也知道了那种羊毛收益高,那种羊毛收益少,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东北牧民手中有了钱,自然也就带动当地的消费提升,而河北,这个百战之地,也在这种流通中,迅速的恢复起来,虽然还没有达到战前的水平,但比之蒙古人统治时期,已经强了十倍不止。这个局面也让更多的河北地方势力归心,认同了宋国朝廷的统治。
与大宋相对应的就是金国的统治每况愈下,不是完颜守绪不努力,而实在是他用的方法不对,再加上金国日暮途穷的态势让很多人都有了别的心思,金国衰落也就一日胜似一日。
完颜守绪无奈下,接受了移刺蒲阿的提议,派出大量的金国军队化装成强盗,进入宋国抢掠,但却遭到新组建的翼骑兵迎头痛击,损失惨重,还成为翼骑兵的陪练,让翼骑兵迅速成熟起来,逐渐成为一支可以让人信赖的力量。
大批年轻将领也借着这种冲突成长起来,其中不少年轻军官被军部认为具有名将潜力,而被特别提拔培养,让大宋军队的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将领的分布也更加成熟。
无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此刻灭金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在详细分析了宋金情况,以及西夏自身内乱不休,而蒙古无力南顾的事实后,我召集各军团大将,以及军部各部主事,商议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