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页)
烟火药,工艺则简单的多了。下一步需要的就是适当的改进工序和扩大生产规模,不用萧然吩咐,戴桐已经开始拟折子准备上呈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枪管。单纯靠国外采购看来是行不通的,而自行生产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的技术瓶颈。看来这个问题只能留到以后再想办法解决了。
在咸丰十年,清政府还没有开办正规的兵工厂,虽然工部跟内务府都有自己的加工厂,但规模实在有限,所以大部分军工生产都是依赖于民间的作坊式作业。包括火药等原材料,也是委托制造商来生产的,这种方式有些类似于现代家电行业的Oem——也就是所谓的贴牌身产。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制造标准不统一,不能达到制式化要求,武器的零部件及弹**大多是不能通用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清朝以骑射为根本的制度下,兵器、尤其是新型火器的制造经费一直是固定的。但是物价、工价一直在涨,比如火药,雍正年间的时候每斤采购价格是白银2。6分,到了嘉庆年间是每斤2。1分。制造者无利可图,反而亏损。制造商为了防止赔累,贿赂官员、偷工减料也就成为必然。
比如1835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新制大炮40尊,结果在试放过程中炸裂10尊,炸死兵丁一人,炸伤一人,另还有5位火炮有其他问题。他检查炸裂的火炮,发现“碎铁渣滓过多,膛内高低不平,更多孔眼”,其中有一空洞更是“内可贮水四碗”!这种豆腐渣工程居然出现在守护国门的大炮身上,实在是令人发指!
此情此景,关天培只能仰天长叹:“中国之官炮,之官船,其工匠与监造之员,惟知畏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安得不震裂?船则脆薄腐朽不中程,不足遇风涛,安能遇敌寇?”
所以萧然提出两点,要求戴桐一定严格把握:第一,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宁可牺牲产量,但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颗子弹都必须符合设计规格,以确保战场上能够通换通用;第二,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如果经费不足,可以暂缓生产,但绝对不能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
戴桐拍着胸脯保证:“放心,一共300条来复枪管,要是我只造出299条枪来,不用你吩咐,老戴自己就摘了顶子去!”
详细记下了无烟火药、雷汞的配方以及制取工艺,戴桐准备赶回京城立刻着手生产。萧然这种不占便宜就浑身难受的家伙自然舍不得把那两杆宝贝枪让他带走,死活的赖在怀里就是不撒手。戴桐给他气的眉毛胡子一起翘,却又拿他毫无办法。
不过萧然也不白要,作为回报,他画了几种刺刀的图形送给戴桐,让他想办法装配到步枪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解放军一度通用的三棱形刺刀,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创口就能把全身血液放干净的那种。戴桐大喜过望,接了宝贝图纸欢天喜地的赶回京城去了。
就在这些人忙活着试枪的时候,雪瑶那边忽然传来了一个消息:这丫头也尝试着制取硝化棉,但是不知道哪道工序出了问题,做出来的竟然是一堆不能爆炸的废品,急的正哭天抹泪的。罗尔托听了,自告奋勇的要去指导,但看着萧然面无表情的举起黑洞洞的枪口后,总算是聪明并且及时的闭了嘴。
萧然赶到雪瑶那儿一瞧,顿时吃了一惊。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这堆乳白色的废品他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居然就是——塑料!!!
第四十章 大发明时代(下)
凭借重量级财迷特有的灵敏嗅觉,他意识到这次又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但是具体应该怎样应用呢?这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是做一些塑料盆、塑料桶到大街上叫卖,还是弄些塑料布去扣个大棚、阳光温室什么的?想来想去都拿不定主意。不是想不出来,而是塑料的用途实在太广泛了,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我,我不是故意的……”雪瑶看着萧然踌躇的模样,还以为是自己弄的这一堆废品惹老公生气了,又急又委屈,抽搭个不停。萧然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好老婆,你就是老公的小财神,这一次你是捡到宝了呢!”使劲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真的么?”雪瑶半信半疑的道,“这些个废品,难道还能派上用场么?”
“不是能,是很能!”萧然兴奋的抓起一块塑料,“恩,我来想想它能做什么。比如塑料盆,塑料袋,塑料布,塑料的桌椅板凳……嗨,用途实在是多了去了。毫不夸张的说,在以后若干年里,塑料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对了,这么好的宝贝,你是怎么弄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