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页)
道:“你怎么了?”
“你说……”欲言又止,迟疑了半天才道:“肃顺押回京来了,已经关到了宗人府里。可是,他毕竟是大行皇帝朱笔钦点的顾命大臣。咱们……真的要杀他的头么?”
这时的心情,委实复杂的很。肃顺不扳倒是不成的,但是现在顾命八大臣已经垮台,是不是真的要人头落地才罢,委实让她决断不下。这犹豫一方面来自于肃顺余党的压力,尤其是江南的几个颇具势力地督抚,另外一方面,也让她觉得对于咸丰心中愧疚。毕竟咸丰的死,与她有直接的关系,现在再杀掉他钦命的胘骨重臣,这就使得她的负罪感更加深了一层。
萧然当然能够体会她现在的心情,沉吟了一会儿,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肃顺地专擅跋扈,也是有目共睹,若不杀之,等他东山再起,那一切就未可预料了。况且这一次推翻祖制,也必须有一个名目,不杀肃顺,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也明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轻叹一声,低头不语。萧然把她揽在怀里,道:“现在的大清朝,你是太后,是执政者,宽仁治天下,的确是万民之福。但是仁慈也是有限度、有选择性的。一味的仁慈,就成了软弱,只有恩威并施才是真正的驾驭之道。姐姐,我知道你素来为人宽厚,但是你现在的肩上,担负的可是一个国家,是
臣民呐。”
—
沉默了好一会,道:“你说的对。妇人之仁要不得。小三子,你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顿了一顿,又道:“不过这一次推翻顾命八大臣,罪首只在肃顺、载垣、端华几个,其他的人顶多也就是追从罢了。懿妃主张将八位一律杀头,我看这样做不合适。比如六额附,为人也一向算是老实忠厚。我觉得大可不必一竿子全部打倒,毕竟现在时局不稳,杀戮太重,只会闹到人心惶惶,保不齐生出什么别的变故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一番话,可真是颇有见地了。萧然不免有些意外,捧着她地脸儿左瞧右瞧。不免害羞嗔道:“正经儿的跟你说会子话,怎么又是这幅嘴脸,混没个正形儿!”
萧然哈哈大笑,道:“我是觉得高兴呢!想不到我的好姐姐,终于能够有这样的见识,跟从前的你,真是判若两人呢。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果然如此。”
本来人就聪慧,这段时间接触政务,又赶上这一场风波,真的是进步神速,对一些事情,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的确是让萧然感到欣慰。毕竟在以后,起码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她还要以国母的身份垂帘,来制定治国兴邦的大计。只有让她尽快的成长、成熟起来,才有可能完全的撇开懿妃——这个阴险歹毒的女人!
商议一番,决定将景寿、杜翰等其余六人从轻判处,除了景寿,一律改为革职充军。穆荫相对就要倒霉一点,因为在军机任上最久,所以判得也最重,远远发到新疆去了。
景寿为人一贯忠厚老实,这个是有目共睹的。并且他原是御前大臣,掌管着御林军,在侍卫中也颇有口碑。给他判了个革职留爵,仍保留了额附的品级,这样的做法比较令人钦服,同时也有利于安抚人心。
肃顺、载垣跟端华,杀是一定要杀的,但怎么个杀法,这也颇多的讲究。按照悖逆之罪,是要凌迟处死的,到底是心软,认为杀人不过头点地,砍头也就算了,何必遭那份罪?萧然想要的结果,只要把这位肃中堂挂掉也就成了,究竟是凌迟还是砍头,原也没有太大的分别。
载垣跟端华毕竟是铁帽子王,按照议亲、议贵的原则,绑到菜市口毕竟不合适,于是定了个自尽。第二天,恭王率群臣议奏,在的一力主持下,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这刑判的有些轻了,懿妃更是频频的向恭王使眼色。奕主意,哪敢反驳,假装看不见,懿妃也就无可奈何。
军机大臣的人选也都最终敲定了,仍是六个人,三满三汉,领头的自然是恭亲王奕员到任。所有这些,都是由奕都是自己的亲信,萧然跟却都没有去干涉。一来是因为对朝中臣工的底细毕竟不清楚,二来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奕牢牢的攥在掌中,他的根基越扎实,那么掌控朝权也就越加的稳固了。
一个新的政权就此开始正式运作。第一件事情,就是法办肃顺三人。这件事必须快刀斩乱麻,迟则生变。这一日,到了定下行刑的日子,萧然早早的领了懿旨,来到宗人府。本来他不大愿意参与这种监斩的事情的,毕竟没有那种**倾向,但是这天却必须到场,因为肃顺几个眼见大祸临头,难保不疯狗一般的乱咬。尽管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