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 页)
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并施加压力,使患者感到耳廓有
酸、麻、胀、热等感觉为宜。若能入静,并意守按压的耳|穴,将气功窝入耳
压法中,疗效更好,每贴药一次,可放置耳|穴上二至五日。七次为一疗程。
一疗程后休息一至二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疗效:经治疗二至十五次,平均七次,观察记录,有五十九例疼痛完全
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四十一例疼痛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五
例无效。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一九八七,九。
4。取|穴:神门、枕、脑、额、肝、肾、胆耳|穴。
治疗方法:取王不留行数粒,方形胶布(零点六乘零点六厘米)大小数
块,将王不留行籽放胶布中心,选一侧耳|穴二至四|穴,贴前用于棉球将耳|穴
周围擦净,然后将敷胶布王不留行籽对准选定的|穴贴紧。贴压三至五天换一
次,压丸期间,每日三餐饭后和头痛发作时,患者自行按压耳|穴。
【指压疗法】
1。双手拇指抹前额,抹时从两眉中间印堂|穴向上抹至前发际,再从印堂
向两边抹至太阳|穴,各五十次。
2。双手拇指抵住太阳|穴,用力揉按,以局部酸胀为宜,约一分钟。用于
偏头痛。
3。微屈手指,用四个手指由病侧头维|穴起,至风池|穴止,用力划头侧部,
以局部有热感为宜,约二分钟。用于偏头痛。
4。用拇指外侧缘,先自耳上向脑后推抹,再用其余四指自耳后上方向下
推抹,各约三十次,两侧交替进行。
5。用拇指端按压百会|穴,并用双手十指指端叩击头部(以痛处为主),
双手交替进行,叩击约三分钟。
6。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手食指分别抵住双侧风池|穴,用力揉捻,以痛胀
感上传为宜,约二分钟。
7。用拇指自耳后推抹至锁骨窝中,两侧各十五次。
8。用拇、食、中三指提拿肩井|穴、拿捏合谷|穴,各五次。
9。用双手或单手的拇指或食指,捏紧病侧头皮,提起,放松,反复操作,
约三分钟。
10。坐位,一腿搭于另一腿上,用拇指指端捏揉大敦|穴,约一分钟。
11。用指甲切压手指的甲根|穴。前额痛取双侧甲根的食根|穴,偏头痛取患
侧甲根的环根|穴,头顶、后头痛取双侧甲根的小根|穴。切压时要有明显的痛
感,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约三至五分钟,若未缓解则持续切压。
说明:甲根|穴位于手指背侧,沿甲根后缘自内角至外角向皮肤部零点一
()好看的txt电子书
厘米处,呈弧形。每指一|穴,双手共十|穴。每指的甲根|穴分别称为:拇根|穴、
食根|穴、中根|穴、环根|穴、小根|穴。
【膏摩疗法】药方:当归、吴茱萸、乌头、莽草、蜀椒、川芎、白芷、
附子各等份适量。
制用:先按处方配制成软膏,然后将膏少许涂抹于体表|穴位上(患处),
再采用摩法治疗。
注意:膏摩方中含有毒性药物,不可入口。
【胸|穴指压疗法】
1。取主|穴:剑上(胸骨剑突与胸骨体结合处),或剑尖(剑突尖处;配
|穴:锁上一(位于胸锁关节处,锁骨内端的上缘)、反应压痛点。治疗手法:
采用滑动指压法,向上压剑突尖;再将手指按入胸骨上窝,压向锁骨端。
【鼻疗法】
1。药物:瓜蒂、松萝条各等份。制用:共研末,用右手食指取少许(零
点三克左右),按于鼻孔,吸入鼻内,每日三至五次。
2。药物: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各九克,甘草三克。
制用:共研末。用右手食指取少许(零点三克左右),按于鼻孔,吸入鼻内,
每日三至五次。
3。药物,防风、瓜蒂、黍芦等分适量。制用:共研末。用右手食指取零
点三克左右,按于鼻孔,吸入鼻内,每日三至五次。
4。药物: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