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
李治额首。这个人选是无可挑剔的,再说,薛仁贵犯了错误,从高丽流到象州,也算是处罚过了。一员虎将这样流放,诚为可惜。
李威同样点头,这个人物,在他心中地位很高大的,远远超过了刘仁轨。
“第二个是裴shì郎。”
李威听到这个名字,又喜又忧。也就是裴行俭,裴行俭军事上的天赋还没有展现出来,在西域担任了几年大都护,调了回来,做了司文少卿,不久改任吏部shì郎。直到洛阳时,李威才得知此人。可问了问,在西域时裴行俭并没有打什么大仗,在朝廷有名声,是在吏部选拨人才上的名声,选拨人才很称职,与李敬玄人称裴马,或者与马载一人称裴马。提及军事,倒是他的哥哥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号称万人敌,虽死了很多年,至今声名不减。也算一个名将,但远远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
因此,就连朝廷议论梁积寿的军事行动,都没有将裴行俭喊来加入。李威感到奇怪,询问了一下,直到最近才知道原因。但也奇怪,难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可历史上为什么那么有名气?
可两人几乎没有任何jiāo接,到了洛阳后不久,李威到了少林寺,回来后朝廷商议裴雨荷做太子妃,议论纷纷,裴行俭主动避讳,后来因为裴炎的事,李威对裴家的人几乎没有好印象了。两人见过几次面,尽管李威大张旗鼓,折节地向裴炎道歉云云,裴行俭却知道太子心中有了疙瘩,其实严格说起来,三裴是三房,裴居道是东眷房,裴炎是冼马房,裴行俭是中眷房。不过皆是河东裴家,裴行俭更主动回避了李威。
刘仁轨郑重说道:“殿下,不可xiǎo视此人。”
“是,”李威不知说什么好。
此人一道出行,此战又增加了无数胜数,只是李威心中有些忐忑不安。这些都是牛人的,如果因sī废公,害自己一下,自己的智慧,多半防不胜防。
当然,裴行俭出行,不需要隐瞒的,连朝廷都轻视了,况且吐蕃人。除非论钦陵能恰会算,那也不用打了,直接将南诏扔给吐蕃得了。
然后刘仁轨推荐了第三个人,是一名高丽人。洋州刺史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啊……”李威呢喃了一句。这个人名听说过的,好象也是唐朝的名将,只是具体的事例记不起来。刘仁轨以为李威怀疑,解释道:“殿下,此人也不可xiǎo视,苏定方将军征东时曾归顺过,因见部下多被苏将军手下杀戳,害怕逃亡,一度大败我朝军队,替高丽收复两百余城。直到臣击败百济军后,才将此人招抚。为臣攻下任存城立下战功。虽是高丽人,请殿下莫要怀疑。此人是一个热血汉子。”
履历如此简单,又是一个不会被吐蕃人重视的将领。而且以太子待人的态度,黑齿常之一定会乐于被太子所用。
刘仁轨推荐三人后,又对李治说道:“陛下,有此三人相助,殿下的智慧,此行朝廷只要静等捷报即可。而且南诏各部叛luàn的根源,吐蕃是重要原因之一。吐蕃不平,南诏以后也不会安份。”
这一句一语中的。继续说道:“吐蕃论钦陵垂坐吐谷浑与西域,暂时不会前来,虽会派其他重将率兵对付太子殿下,可是吐蕃除了论钦陵,余者未必有多勇猛。”
又是一语中的,论钦陵的弟弟论赞婆用兵也很厉害,但在青海照样败于黑齿常之手下。只有论钦陵与唐朝jiāo战,战一次胜一次,几乎一个无解的bō司。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因为李威建议,派出大量斥候,各部反抗吐蕃没有形成,可已经带来更多吐蕃的情报。得到了情报,刘仁轨才有发此言。然后又说道:“只要论钦陵不亲自前来,殿下此行必胜。所获也会很丰,甚至有扭转前年大败的颓势。只要胜了,吐蕃各部能看到希望,吐谷浑与西域各部,反抗甚至jī烈。吐蕃不会灭亡,但至少会瓦解一些。”
朝廷已经送了一些物资出去,当然,指望这些部族大规模反抗,还是很遥远的。如果闻听吐蕃败绩,也算是给了这些部族一些信心。这样的安排,有些与田忌赛马类似,也是失了志气的主意。但军事上却是有可取之处,不过在李治心中,裴行俭与黑齿常之,倒也没有什么重视,重视的是薛仁贵。心中忽信忽疑的,刘仁轨又说道:“陛下,相信微臣,如果失败,拿臣来试问。不过以防万一,陛下只要再做几件事,吐蕃更能相信。”
“让朕做何事?”
“只要陛下诏书,让裴舍人担任盐铁使,然后昭奖雍王,即可。”
听了刘仁轨的话,李治噎住了。戴至德等人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