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群人身后几个蒙古人挥动着皮鞭喊道:“你们这些驱口,还不赶紧走着,误了佛爷爷的日子,一个都活不了!”
皮鞭重重地砸在“驱口”们身上,赶着他们出门向城郊走去,原本脚步沉重的驱口们因着这痛人的皮鞭,突地加快了脚步,有个小贩一时躲闪不及,被撞到了一边,退到了杨幺身旁,此人身形极为高大,便是杨幺也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只见此人不过三十左右,额高面方,身宽臂长,相貌堂堂,尤是面上常带微笑,叫人见之可亲可近。他肩上挑着一大捆土布,手持一个小面鼓,显是一个走街穿巷的小布贩,见杨幺望来,手抚头上斗笠,微微点头。杨幺不觉一笑,转回头去。
“驱口”们过去后,十几个蒙古武士趾高气扬,策马狂奔出了城门,身后一片人仰马翻,接着更有一些红衣番僧并一些高冠道士骑着高头大马,由一些小喇嘛、小道士开道,懒洋洋地向北郊而去。
此时,一个面目硬朗的少年靠在那布贩身边,低声问道:“徐大哥,这些番僧是哪里来的?”
徐大哥轻声答道:“你不知道么?武昌威顺王爷府里的拉章大喇嘛,看中了潭州城北门外的一块宝地,要建欢喜堂。”
“什么欢喜堂?”徐大哥正要回答,挤在一处的路人说道:“京城里的不都兴这个么?依我看,建了佛堂后,太一教的道观什么的也要跟着建起来了……”
“太一教?王爷宠信的玄观道士不就是太一教的么?听说他还是王爷灌顶师父的关门弟子?洪水不过方退了不到一月,听说到处都有无家可归的流民,怎的还是如此?那些民户哪里还有活路?真是作孽!”议论的路人顿时多了起来。
“什么活路,方才那些人就是失了地的流民,现如今成了王爷的驱口,赶着去建欢喜堂!”
杨幺不知怎的,脸上有些发红,正要悄悄退走,却发现那徐大哥也扯着少年走前一边,只听那少年说道:“玄观?徐大哥,这个玄观是不是就是你的师弟——”
“小倪!”徐大哥立时打断他,回头看了杨幺一眼,那少年顿时眼神锐利地瞪了过来,不料见得却是一个俊俏少女,不免一愣,眼光溜到一旁。
杨幺心中暗惊,没料到半路甩掉玄观、张报辰后,居然在潭州城里遇上了玄观的师兄。她暗暗观察徐姓男子,极是纳罕,心里嘀咕:这男子一身俗家装束,不是道士也不是喇嘛,难不成也是彭莹玉的弟子?
第二章 南北白莲
正如杨幺所猜,这个布贩正是白莲教大弟子徐寿辉,他本是河南江北行省蕲州罗田人,以贩布为生,除主掌蕲州白莲教分坛外,往来于长江南北各地联络,今次正是带了最亲近的同教又是同村的小弟倪文俊一同来潭州办事。
此时天方亮,正是早饭时间。三人不约而同停在了路边的一个食摊边。这摊子似在自家的住房前摆着,四通八达,生意极好。夫妇两人加上一个十四五岁长得水葱般水灵灵的小姑娘,忙得团团转。
杨幺独自一桌吃着一碗酸辣米粉,徐寿辉和倪文俊坐在另一桌,叫了两碗肉丝米粉。湘地好辣,桌子上都搁了一碗通红的红辣油,任由客人自放。徐寿辉与倪文俊不算本地人,徐寿辉知道厉害不去碰这油,倪文俊却是个不省事的,一脸好奇倒了一点点,却被辣得双目通红!引得杨幺暗笑不止。
杨幺倒好这口,反嫌这辣椒不够味,一下子便将桌上剩余的半碗倒入粉中,看得倪文俊咋舌不已,那小姑娘笑着另盛了一满碗红辣油搁到杨幺面前。
杨幺一边道谢一边接过,不免多看了小姑娘几眼,更觉她生得娇嫩无比,正在这时,街头突然大乱。
只见七八个恶汉拥着一个满脸横肉的肥胖喇嘛,骑马冲到一家三口的早点摊前,挥着马鞭赶开众人,杨幺还不及将辣椒油放下,也被慌乱的人群带到了一边。
那喇嘛喊道:“刘福通,佛爷爷看上你家女儿是个好胚子,当得起拉章大师的供奉,你怎敢推三阻四不送进佛堂?”
那一家三口虽是一脸怒色,却倒镇定,只见那丈夫不过三十许人,身高体壮,走上一步回道:“秃昆大师,草民的女儿原是自小儿定了亲的,实在不能侍奉活沸!”
“放屁!这湖广地界是威顺王爷的投下封地,凡是这潭州地界的民户都是王爷的一人所有,拉章大和尚正是奉了王爷的命令采选佛女,别说是订了亲的,就是成了婚生了娃的,只要是佛爷爷看中了,也得赶着紧送进佛堂!”秃昆喇嘛骂道:“刘福通,你别不识好歹,潭州城里,佛爷爷统共就看上你女儿一个人,进了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