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页)
他从一开始就错了。
身在帝王家,是他的不幸,他自幼懂事,辰妃生下他便去了,陛下怜悯,因此对他格外开恩,常常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对他算是格外宠爱的。
四殿下
69、新皇登基 。。。
原来乖巧的很,做事也尽心尽力,一心想讨陛下欢心。
谁知年岁大了,竟有了不臣之心,当时谁也想不到。陛下其实很看重四皇子,认为他这几个儿子中,他是最优秀的,有一回陛下大病了一场,将朝政全副交托于他,命他监国,那时候,陛下对他真是十分信任,十分荣宠。
然而有一回四皇子终于忍不住,对陛下做出了逾越之事,甚至想下药对陛下……陛下当时的脸色,你能想象吗?
陛下从此不待见四皇子,这时四皇子羽翼渐丰,他不甘被冷落,他并不满足。
这些年来把持朝政,穷兵黩武,结党营私,培植势力,排除异己,这些年明里暗里害死不少官员,反抗他的人,罢免的罢免,下狱的下狱,病的病,死的死。
暗中在皇城郊外操练部下,铸造兵器。
那时陛□体好一阵坏一阵的,虽想收他的权,无奈没有把柄,奈他不得,朝廷渐渐换成他的人。
陛下对他越来越冷淡,将精力放在其他儿子身上,四皇子因爱生妒,竟将那些兄弟一一害死,你长年游学在外,才逃过一劫。
此时你回宫,可不知要死几次。”
梁凉意外,又觉理所当然,第一次回宫见皇帝时,四皇子的眼神,浮现在眼前。他的皇帝的迷恋如此显然,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皇帝能容他至此,必是忌惮他的势力。
梁凉道,“习远,感谢你的忠告,我还是要回宫一趟。”
对于他眼中的疑惑,梁凉淡然解释,“我不是个好儿子,并不是为了父皇,有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我不知道他的踪迹,宫变的当时,他还在宫里,我担心他出事。很想进宫看看,他是不是还在……”
“如此,殿下更不能回宫,殿下说的那个人,我或许知道。”
“他在何处?”
“那位苏先生让我带句话,他有未了的事,待一切解决后自会寻你,望你好好保重自己。”
“你果然知道,你见过他?他自己不来见我?”
“他自有他的理由,如此,殿下不必担忧,安心等他便是。”
梁凉沉默了,师兄要做什么事从来不告诉他,总是自己一个人去做,叫他心里完全没底,他不知道他在哪里,要做什么事,冒着什么样的险,他通通不知道。从前他们只是师兄弟,便罢了,即使跨前一步,走到现在,他仍是不打算告诉他。
他虽不快,也只能放在心里。
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帝被迫下了退位书,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开放粮仓,以慰天下灾民。
大街小巷子铺天盖地贴满了告示:上书:太上皇重病,遍寻天下名医,封万户侯,赏黄金万两。
此告示一出,天下名医沸腾了,然太上皇的病委实愁人
69、新皇登基 。。。
,这万户侯不是好当的。
揭榜者无数,能见效的寥寥无几。
拖了几个月,皇宫告急,举国哀歌,原是太上皇仙去了。
新皇闭门三日不出,众臣围在书房外不住劝谏,恸哭声一片。
梁凉立在山脚下,仰头看着碑文上大大的四个字,“尼山书院”
曾经辉煌的尼山一去不复返。因为梁山伯失粮之事,颓废的新皇将罪责归在书院教学不善上,横匾被人卸了,红漆的木门上贴了大大的“封”字。
戏剧般的,他又回到了这里,故事刚刚开始的地方,而尼山,不复存在。
他离开京城的路上听到一些消息,原本担心新帝登基会对山伯不利,然事情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他的预料,在他离开京城一个月后,在人们的饭后闲聊中,他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马文才要赢取祝英台,祝家的高堂已动身上京,预备为女儿的婚事做准备。
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京城发生了什么事,祝英台怎么忽然就答应了,莫不是马文才此言威胁,如今新皇只手遮天,马文才是他的得力干将,祝英台的父母自是恨不得将女儿献上,只是祝英台本人的态度转变就微妙了。
梁山伯应该还关在牢里,许是马文才拿山伯的性命威胁英台,英台不得不就范,眼下情形的发展,可不就应了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