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向着早已被对方挂断的电话听筒说道:
“那就听你整吧!我听你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6
李道远放下电话听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呆呆地坐下来,回味着电话的内容。是啊,她为什么这么着急结婚呢!他想不通,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生活需要?经济需要?再想还是想不通,干脆不去想了,随便吧。他打开那本总机技术说明书,一眼也没看就又合上了,再次打开那本书,眼睛睁的老大,却看不清书上的黑字。他索性站起来,在屋里走了一圈再坐下。
室主任马献忠停下手中的工作,注意到办公室刚刚发生的这番情景,走到李道远的身旁,悄悄地问他:“你今天是怎么啦?”
李道远便把赵雨蒙的情况毫无保留地讲给马献忠。最后,他问马献忠:
“你看,这样整,行吗?”
马献忠思考一下,摇摇头,说:
“这种事只能由你自己做主,我觉得太匆忙了也不好。你说是不是!不过,所领导的意思是叫你和黄幼萍明天去上海参加那个学术交流会。”
李道远嗯,嗯,了两声,说:“我已经知道了,都整好了。”
然后,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
第二天晚上, 23点左右,李道远准时来到车站的候车大厅,坐在椅子上静静等候,黄幼萍也拉着一个大号拉杆箱走进候车室大门。
到了K58次车应该检票的时刻,车站内的广播喇叭突然播放出K58次车晚点两个小时的消息,此刻,贾连石怀抱着一个大号白色印有红色图案的塑料袋回到候车室。三个人商量怎么办,李道远主张等两个小时;黄幼萍说,“末班车已经过去了,不能回家了;”贾连石说,“退票,我送你们回去。”
去售票大厅退火车票的工作当然是李道远去完成了,十几分钟后,李道远回到候车室。
三人乘坐贾连石的桑塔纳轿车往回赶,车开到李道远的楼下,李道远下了汽车,自己走进楼门。黄幼萍说:“我不能回家了怎么办?”贾连石说:“很简单,到我那里去住,反正就我一个人”。于是,轿车直接开往贾连石的家。
有人看到,贾连石家的灯在午夜点亮了一阵,不久就熄灭了。
第二天是星期日,李道远到商场的火车票售票点重新购买了两张K58次车的硬卧票。晚上吃过晚饭,还是早早地赶到火车站。在贾连石家里休息了一整天的黄幼萍还是由贾连石送到候车室。
这天的K58次列车正点开出了哈尔滨,八月份,正是旅游淡季,卧铺车厢里的乘客并不多。李道远和黄幼萍乘坐在向南奔驰的列车上,各自思索着自己的事情。经过一天的颠簸,他们有些疲倦了。李道远右手托在窄长的脸颊,肘部支在小桌的边沿,正在思考着什么。车厢里电灯通明,火车驶出了市区,车窗外突然地暗了下来,周围静悄悄,没有任何的嘈杂声。车厢的11、12号铺位,只有李道远和黄幼萍两名乘客,现在,除去小桌上那两个透明的钢化玻璃杯相互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叮当响声之外,好像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声音。
黄幼萍面朝里地侧卧,脊背对向李道远,她双臂搂抱着贾连石送行时,给她买的那个鼓鼓的塑料袋。白色印有红色图案的大塑料口袋里,装满红红的大苹果和香喷喷的蛋糕。
黄幼萍是南方美女,她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北方“小赤佬”李道远放在眼里。尽管他干得再好、水平再高,她黄幼萍只要在所长面前“略施小计”就能把他挤下去。这次,只不过给他一个小教训,让他知道一下:“知识”、“水平”根本就不是万能的东西,“书中自有艳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啦。
黄幼萍大概早已进入了梦乡,可能是梦到了自己已经回到了老家,见到了亲人和好友,也可能是梦到了领取了发表论文的奖金,睡梦中不断地发出“哧哧”的笑声。
这笑声一次又一次地打断马献忠的思路,他用稍带厌恶的眼光瞪了黄幼萍好几次,可是,处于梦乡欢乐的女同事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人在默默地谴责她。
又传来隔壁的鼾声,李道远一点睡意也没有。他不同意室主任马献忠嘱咐他的那句话,为什么要“想开点”呢?他看了看躺卧在对面的这个不寻常的女同事,让他很不理解的是,如今人们的是非观为什么存在那么不同!
让黄幼萍与李道远一起去参加专业年会,使得李道远非常不自在,仿佛背后总有人伸着手指指画画地在笑他,这是李道远最敏感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