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
酒喝了不少,宋长玉没有喝糊涂。不但没有糊涂,他的头脑好像越发地清楚。这种清楚虽然跟平时的清楚不大一样,有些飞云走雾,忽忽悠悠,却是一种高端的清楚,超越性的清楚。他听出来了,大叔问他和唐丽华的关系,是在向他摸底,听他表态。当他表明态度后,大叔说了唐洪涛不像话,等于也向他表明了态度。既然如此,宋长玉就可以向明大叔献礼了,他早就备下的两份礼物就不必再藏着掖着了。他说:“大叔,我有一个建议,利用红煤厂的现有资源和优势,不用怎么投资,就可以有收益。”
“有这样的好事?你说说我听听。”
“红煤厂的风景和古刹遗址很有名,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游览。我在乔集矿的时候就来游览过。咱们印一点门票,在桥头入口处设一个卖票点,谁想游览,先买票才能进来。假定一张门票两块钱,如果一天来五十个人,就能收一百元。咱们还可以做两块广告牌儿,在夏观矿务局机关所在地那里树一块,在县城繁华地段树一块,城里人看了广告,来游览的人会更多。”
大叔听得眉毛有些飞扬,说:“哎,你别说,你这个主意还真行。别说一张门票两块钱,就算一块钱,咱们也是白赚哪。平时见外面的人来转悠,我还有点烦,咋没想起来让他们掏点钱呢!”
大婶儿插话:“那是的,小宋上多少学,你才上多少学!要说出个主意,还得找念书多的人。”
宋长玉又说:“我还有一个建议。”
“你说。”
“据我所知,红煤厂的大蒜也很有名,来这里游览的人回去时都要买一些大蒜,大蒜也是土特产嘛!咱们可以开一个门市部,专门经营大蒜。大蒜卖完了没关系,咱们可以到别的地方收购一些便宜大蒜,运回红煤厂来卖,就说是红煤厂的大蒜。这样的话,一斤大蒜至少可以赚一倍到两倍的钱。”
对于这个建议,大叔稍稍有些皱眉,说:“这么干合适吗?”
宋长玉说:“这没什么不合适的。大叔您不知道,现在好多国营大矿收购私营小煤窑的煤,他们低价买,高价卖,赚的钱大矿都留下了。他们利用的还不是大矿的牌子和国家铁路给安排的运力!我认为现在城乡差别太大了,就说矿上的人吧,他们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能买走一个农民一年到两年所收的粮食,这太不公平,咱们不赚他们的钱赚谁的!再说了,咱卖的也是蒜,不是坷垃蛋子,是蒜就辣辣的,味道都差不多,谁也说不出什么。”
大叔的样子像是有些犹豫,说:“你说的第一件事,我看村里马上就可以做。第二件事嘛,也不是不可以,让我再考虑考虑。”
18、宏图初展
在红煤厂入口处的桥头一侧,明守福着人用红砖垒了一座岗楼样的小房子,并派人在那里一天到晚值班把守,向前来游览的人收钱。乡下人模样,到红煤厂办事或走亲戚的,当然不收钱。凡是穿戴和派头像城里人的,一律收钱,来一个人收一块钱。平日里,来红煤厂游览的人断断续续,零零星星,不是很显眼,谁也不知道一天能来多少人。一收钱,他们才知道了,每天来的人都不下几十个。星期日来的人更多些,有一天竟超过了一百。来游览的人有夏观矿务局的,有本县县城的,也有本省省会城市的。让红煤厂的人想不到的是,游客当中,还有西安、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他们有的是为了看某某某电影的外景地,为的是追寻灵化寺遗址而来。其中北京的一位游客说,灵化寺是上了唐诗的,说着就把一首七绝律诗背出来了,诗文里果然有灵化二字。
明守福原以为不必印门票,只收钱就行了。谁知一些游客不干,说没门票不正规。有的要门票是为了拿回单位报销,有的要门票是为了收藏,为了作纪念。看来宋长玉的意见是对的。明守福还想到一点,有了门票就可以留存根,一查存根,就知道每天卖出多少票,挣回多少钱。要是没门票,每天收多少钱,全凭在岗楼收钱的人自己报数,恐怕谁也不能保证有一个报一个。那么明守福就把宋长玉从砖瓦厂抽出来,把设计门票和印刷门票的事交给宋长玉做。宋长玉坚持把门票的标价定为两元一张。他说,游客既然来了,他们不会嫌门票贵,不会不进门就返回去。因为在农村人面前,他们愿意花钱保住自己的面子。别说两元钱一张,五元钱一张也有人买。明守福说那好吧,就印成两元钱一张。宋长玉发挥自己的文采,在小门票背面做足了文章。他的文章是他自己拟定的几句广告词。他不惜使用相当夸张的手法,把红煤厂与苏州杭州相提并论,说南方有苏杭,北方有红煤厂。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