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页)
心碎的美人儿们啊,自己什么事不愿为他们做呢?不过此事过于棘手,却不能操之过急的应下来,得先想到了好办法之后,才能答应她们。
“噫?”越过站在棉田边上的美人们的身影,在她们身后贾宝玉似乎发现了什么,绕过挡在棉田前的秋纹、莺儿等丫鬟,慢慢的走到了她们身后的几株棉花面前,愣楞的发起呆来。
“宝玉?”黛玉紧跟着牵住了贾宝玉的衣袖,就像在妈妈面前撒娇的小女孩儿姿态,用那哭红的双眼瞅着他,轻声唤着。
宝钗以及袭人等丫鬟们见宝玉没回答黛玉,只站在几株棉花前发愣,都不解的围了过来,十来双美目,都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被十来个美人儿们这般注目,如果是平时,贾宝玉准得幸福的晕过去,不过他此时的心思却已不在这里。
众美人儿们只见贾宝玉忽然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方才抬起头来,一脸若有所思,仿佛在自言自语道:“怎么这几株株顶伤残的棉株上的棉铃比那几株株顶完好的棉株上的棉铃还要多?”。
………【第七十三章 诡辩!】………
今天一万五千字更完了
“父子纲伦,君臣之礼,天下有序,万物机理,何生何灭,四季有时,是谓天理。天理常在,岂能违逆?棉花年产几何,乃天理也,三叔欲逆天理,期许棉地里能多长几成棉花,何其愚也?”
贾宝玉正思索时,一通大声的感慨之音将他吸引了过去,是前边棉田里站着的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贾宝玉低头一想,觉得他说话倒有些水平,应是读过些书的,想是他见众人说服不了三叔,他故而发此感慨,以期能够说服三叔答应他们凑钱将土娃子从李财主家赎出来。
“邵神童你有什么话要说,快些过来,俺们村里属你最有见识了,劝劝三叔,他没准会听你的。”众人见说服不了三叔,都以为邵神童是要帮着他们一起相劝,是以忙叫他来三叔面前说话。
原来那青年是李家庄有名的神童邵仲永。李家庄是多姓同居,其中李姓最为庞大,而其他小姓繁多,邵姓亦是李家庄小姓,家道败落不得以靠租种李大财主家田地过活。
邵仲永是村里佃户之中唯一的读书人,自小聪敏,被人称为神童。然而家中实在贫困,交不起李大财主家田租,一样有被抓入胡府充作家奴的危机,不得已才来到田间劳作。邵仲永自小读书,然而却屡试不中,直到如今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混上,因为顶着神童的名头,家人和乡亲从来也没把他放弃过,一直让他继续学业。
这人突然说出一番大道理,慢慢从前边棉田里走过来,来到三叔旁边,包括贾宝玉在内的所有人几乎都以为他会同众人一样来劝三叔,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邵仲永一直读书,从未做过这等农活,心下却是又羞又怒,并不来相劝,反倒文绉绉掉起了书袋:“苛政如虎,土豪如狼,恨我空怀抱负,满腹经纶却也只能沦落至此,时不我与,奈若何兮?”
村中黔首农夫哪里能懂得他这番之乎者也,只是见他说得这般悲天悯人,便都向他望了过来,期盼他这份悲壮能打动三叔听从了大伙儿的建议。
宝玉、黛玉、宝钗却是听的懂他说的话,这可不是要劝那老农的样子啊,都不解的互相望了望。
“现下天理不可违逆,而虎狼相逼,如之奈何?若是在此坐以待毙,沦为奴仆,永不得翻身,倒不如远走他乡,以求后计。”
“远走他乡”一句倒是被众人听明白了,想是这神童无法可施,要逃啊?
贾宝玉当真有些哭笑不得了,方才还听他满口大道理,想是个知书达理,有担当之人,却不想事到临头,他却是想逃。不过这也情有可原,若是为人奴仆,身入贱籍,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那等于日后书读的再好,却也只能老死于乡野之间了。
不过他的父母却是憨实之人,在侧听了大急,连忙拉着邵仲永说道:“永儿你可不能逃了啊,你要是逃了,爹娘怎么办?再说现下兵荒马乱,你能逃去哪啊?平时乡亲们都称你为神童,待你可不薄啊,大家还指望着你出人头地,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哩”
不料邵仲永却挣开了父母,突然跪了下来,哭声凄切的说道:“儿不孝,有负父母乡亲厚望。然而孝有大小,今日若是听父母言语留了下来,只是小孝,却是大不孝也”
众人被他小孝大孝一通说得云里雾里,都不知所措的楞在那里,只听邵仲永继续声情并茂的说道:“儿若沦为奴仆,则上愧对先祖父母,下无颜面对后辈子孙,此乃大不孝也,我不能为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