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峨嵋、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崆峒派武术飞练分五大门,从初级到高级依次为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术和器械套路,每套路又有几样“奇兵”。除此,还有一套先天十八罗汉手,此拳是达摩所创的少林母拳,作为崆峒派武术的基本功来练习。崆峒派武术的飞龙门是初级门,套路有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铲、飞龙棍、飞龙双鞭等。追魂门和夺命门与飞龙门内容相似,只是一级比一级技高一筹。醉门是功夫较深的一门,有些功夫属于绝技,如醉双剑、“醉八仙”堪称拳中之王,有跃、翻、扑、腾等高难动作,变化莫测,复杂惊险,不易掌握。神门拳是最高武功,可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是崆峒派武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功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昆仑派
昆仑简介:昆仑派远处西域,很少履及中原,创派祖师已远不可考。后来昆仑派出了个百年不遇的奇人,在中原武林闯下了赫赫威名,至此昆仑派开始闻名。其后昆仑派又出了几位得力掌门,不断壮大昆仑派,使之渐渐成为江湖上一大门派,雄据西域,与中原各大门派齐名。 地理位置 昆仑山位于新疆、青海交界处,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被誉为“中国第一神山”。 昆仑派弟子有男有女,虽然信奉道教,但主要是利用茅山道士的法术,弟子允许婚配,不禁荤食。 昆仑派(混元派)是明末时兴起的道教支系,其所在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 历史源流
昆仑山数百里,山峦幽秀,道术之士接踵前往修炼。昆仑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 据传,昆仑派源于周朝武王时期。鸿钧一道传三友:既老子、元始、通天。老子(李耳)有一个弟子,元始有十二个弟子。老子、元始为昆仑派的始祖。元始的12个弟子为昆仑派的12祖。后来,昆仑派又分东西两家,均属道家。 昆仑派在东晋时期,祖师铁棱道人,下传五代: 唐代:圣天云、天风、天雷三道人,以昆仑剑、乾元功、天罡掌为能(又称剑圣)。 宋代:王龙又叫王子,以八卦龙形剑术为能。 元代:昆仑双鹤、玄真、玄机三道人以乾元功、玉龙天罡剑掌为能。 明代:昆仑七剑,紫阳、紫霞、紫明、紫光、紫微、紫星、紫云七道人,以乾元七星玉龙天罡剑掌为能。 清代:昆仑三英,一心、正心、恢心三道人以乾元七星怪龙剑术为能。 以上五代,先后繁衍了105代弟子。 在唐、宋时期,还有古月上人看破红尘,厌倦名利,绝弃酒色, 心道门,西奔回疆,在莽莽昆仑上潜心研习武术技艺和道门内功,传授的弟子则以当地回民为多。历经元、明、清各代,此拳种回流至山东、河北、四川等地。 昆仑武术介绍 首先讲究速度。在实战中,不是靠华而不实的好看动作来博得精彩,而是以克敌制胜为目的。所以平时练功非常重要,日积月累,达到一定的境界,速度才会出来。有“三盘合一”的技巧。“三盘合一”也即是全身上下合为一体,灵活运用步法,观敌而动,并且要做到“敌人进攻我才进攻”,此为制敌的要诀,只有这样,才能化解对方的快速进 。 昆仑拳的风格特点:眼巧、心灵随变化,要求练习者,攻击时凶猛、刁滑,讲究吞、吐、浮、沉,每发招出手均要向对手要害部位攻击,桩马较高,发招呼气收招吸气。 昆仑拳的拳术套路:(1)卫士坝关(2)回门八打(3)八挂(4)九滚十八打(5)地躺(6)虎豹双刑(7)喜鹊双枝(8)二度梅 器械套路:(1)枪(2)单刀(3)春秋刀(4)板凳(5)剑(6)戟(7)勾镰枪(8)条棍(单头)(9)双头棍:乌龙棍、步步连棍、绿竹棍、龙凤棍(10)匕首(11)耙头(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