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抗拒的音调对我说:“你最好还是看你的《圣经》去。”对我的教育,他的贡献到此为止。
母亲的名字很特别。那是个温柔、活泼的名字,一个让人忆起她们海岛的名字,一个与她的微笑、歌声、吉他相称的名字。她叫玫瑰鸥。
战争年代,通常是饥寒交迫的年代。兵荒马乱的年头是否总比平时更寒冷呢?按我祖母热尔梅娜的说法,她所经历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是“伟大的”,另一次是“龌龊的”——都是酷暑连着严冬。她说,一九一四年夏天,在她们村里,百灵鸟唱的是“大热天,大热天!”可惜直到八月中旬,动员令贴上了墙,村民们才听懂百灵鸟的歌。祖母没有提一九三九年夏天唱歌的鸟儿。不过,她告诉我,我父亲在一场暴风雨中离开了家。他拥抱过他的妻儿,在大雨中竖起衣领,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山里的天,十月份就开始冷了。每天晚上都下雨。雨水在路中间流淌,奏着悲伤的曲子。土豆田里的乌鸦开着各种各样的会,凄厉的叫声充斥着空寂的苍天。
我们住在村口一座老石头房子的二楼。一楼是间宽敞的空屋,以前是做仓库用的,窗户早已遵照占领军司令部的命令堵上了。
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段岁月的味道。烟味、霉味、栗子味、白菜味,寒冷的味道,忧愁的味道。日子一天一天逝去,我们经历过什么,我们早已忘却。但是,那种味道留下了,有时候,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它会重新出现。随着那味道,我们的记忆重新浮现:悠长的童年岁月,悠长的战争岁月。
入不敷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如何能明白?我祖母热尔梅娜有时会在晚上说到钱的事儿,而我,正趴在我的空盘子上冲瞌睡呢。“咱们该咋办?牛奶、蔬菜,没哪样不贵的。”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钱的用处是让人不再考虑时间,不去害怕已经过去的和将要重复的日子。
起居室就是厨房。所有的卧室都很阴暗潮湿,窗户统统朝向一面爬满苔藓的石墙,墙上日复一日地往下淌水。惟独厨房是临街的,有两扇敞亮的窗户。晚上,祖母在窗户上钉一张蓝纸,作为熄灯的信号。白天,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厨房度过的。就算是冬天,厨房里也有阳光。我们不需要窗帘,因为对面没有人家。外面的路是朝山里去的,没什么人经过。每天只有清晨时分会有一辆小汽车呼哧呼哧地往山上爬,喘得像烧开的锅炉。一听见它开过来,我就会立即冲到窗边,好瞅瞅那只金属大虫。它没有鼻子,背上驮满了帆布捆着的大包小包。小汽车停在比我们家地势低一点的广场上,不过桥。我弯下腰,可以看到低处的杂草,草尖上是村庄的屋顶和教堂的方塔,方塔的摆钟钟面上刻着罗马数字。我一直没学会看钟,不过我觉得,它似乎一直指着正午。
我创造了一个国度(2)
厨房在春季到处都是苍蝇。我祖母热尔梅娜坚持说,是德国人把它们带来的:“打仗前没那么多的。”祖父笑话她:“你怎么能肯定?你数过吗?”祖母却不依不饶:“都已经十四只了,我看着它们来的。德国鬼子用篮子带了它们来,在这里放了,想让咱们泄气的。”
为了抗击这些昆虫,祖母在电灯泡上贴了些胶带。因为没钱,她每天晚上都要把胶带取下来清理上面的苍蝇,第二天早晨继续用。不过,胶带每取下一回,都会损失一点粘胶。于是,所谓的“陷阱”很快便成了昆虫们的栖息地。祖父呢,他的办法要更彻底些。每天早上,他都用一只修补过无数次的苍蝇拍做武器,开始一天的捕猎。除非打到第一百只苍蝇,否则,他绝不肯吃午饭。餐桌上的漆布可不是我们战斗的舞台,祖母热尔梅娜为了保持清洁,绝对禁止我们在桌上拍死哪怕一只苍蝇。而在我眼中,那块桌布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装饰品。其实,那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桌布,厚厚的,泛着油光,散发出硫磺和橡胶的味道,和厨房的各种香味搅和在一起。
我在桌布上吃饭,在桌布上画画,在桌布上做梦,有时还在桌布上睡觉。桌布上有装饰花纹,我不知道那是花,是云,还是树叶,或许兼而有之吧。祖母和母亲在桌布上为我们做饭:切菜切肉,削胡萝卜、土豆、蔓菁和洋姜。祖父于连在桌布上炮制他的香烟:把烟丝、干胡萝卜缨和桉树叶卷在一起。下午,祖父母午休的时候,母亲玫瑰鸥开始给我上课了。她翻开书,给我读书上的故事,然后带我去散步,一直散到桥边,看桥下的河水。冬天,天黑得早。虽然戴上了羊毛帽,穿上了羊皮袄,我们还是冻得直哆嗦。有一阵子,母亲总爱向南走,好像要等什么人似的。每回都是我拉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