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页)
船只大多无碍,但三分之一甚至半数以上的水手或战死或负伤;可以说广南分舰队现在已经半残了。当然,荷兰人也绝不会好过,且不说【加泽尔号】现在还漂浮在战区的海面上,就是退守的【万丹号】估计也剩不下半数的船员,基本上没有再度来袭的可能了。
正是鉴于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唐慎之考虑再三,被迫下令到:“打捞本藩幸存官兵,拖上战毁敌船,咱们回去。”
“那蔡都督那?”早年因清廷禁海而跟着同村年长一辈跨海投奔东宁的第一副船长陈本兴(书友督财推荐)用某种古怪的声音探问着。“还有东宁”
“蔡都督那本官自有交代。”唐慎之用断了脊骨的声调回应着。“至于主上那里,我也会上书请罪的”
234。浙江(昨天自动上传时间设定错了)
兼并了舟山队之后,新成立的舟山分舰队很快清除了房锡鹏旧部的影响,一众部将纷纷调往金兰、西渤泥及西归浦、虾夷地等南北海外都督府,只剩下极少数早就跟郑军眉来眼去的老人马留了下来。除了清除不安定分子以外,新成立的大衢山都督府还着重加强了对岛斗船场、万良及石子门炮台的建设,等新基地的建设逐渐走上正规了,一度沉寂的舟山分舰队也重新在东大洋及灰鳖洋、普陀洋上活跃了起来。
“蠢货,现在才发现,已经晚了。”听着清军水寨里越来越密集的金鼓声,站在【鹭江号】上的颜道及露出一脸的不屑,随即用冷冰冰的语气命令道。“升信号旗,命令【花屿号】、【淡水河号】自由炮击”
永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经由册子水洋、横水洋而来的郑军炮船在绕过西蟹屿、大盘屿后出现在定海港外,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清军定海水寨彻底化作了一片火海。期间定海镇仅存的几只战船试图冲出水寨靠近郑军炮船,结果在郑军并不算十分密集的炮火中相继被击毁击退。见到唯一的反击手段不能见效,残余的六百余名清军弃寨而逃,遁入明代遗留下来的昌国守御千户所城(注:昌国县城、定海县城)死守待援。
“通知尹统制下船。”颜道及的目光追着丢盔卸甲的清军身影,嘴里同时命令着,他所说的尹统制便是担任过童子营教习、童子军第二镇所属昆仑第二标长枪营营官的尹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尹统制还是颜道及的老师之一,不过显然颜道及对其并没有太多的敬意。“告诉他,清军已经逃入昌国城,接下来就看他的了。”
右龙骧师第二团是舟山分舰队组成之后加强到舟山一线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循着房锡鹏、周云隆的思路用于浙苏两省沿海地区的袭扰作战,不过新来乍到还没有在其他地方开张就被颜道及全部拉到了舟山本岛,显然准备玩一票大的。
然而,作为标准配置的正规军,尹隆部只有一个炮哨计三门三寸炮和六门二寸半炮而已,这样的火力在千人级别的野外作战时尚属可观,但要用来对付由密实夯土和条砖垒砌而成的千户所城就有些困难了………须知道,明代构筑的昌国城是在宋代昌国县城的基础上构筑的,小则小矣,但却易守难攻。
正是由于事先了解过昌国城的特点,有着心理准备的尹隆在双足尚未真正踏足舟山岛之前便命令道:“通知梁义建(书友manson2003推荐)率领第五哨及炮军哨控制旧三姑寨一带,等待团指及中垒、辎重两哨进驻。”
年轻的团参军转身而去,尹隆想了想接着又下达了一道命令:“着第一哨控制丰阜门(东门)、第二哨控制文明门(南门)第三哨控制太和门(西门)、第四哨控制永安门(北门),告诉各哨务必不要让城内之敌流窜各乡”
事实上,由于郑军的推进速度并不是很快,其实确有部分机灵的清军并没跟着大队逃入昌国城中,反而借助郑军海兵兵力不足控制全岛、水师力量不足以控制横水洋、册子水洋、崎头洋、金塘水道、螺头水道等广阔海域的便利,或以小舟或仅靠竹排、木板逃往大陆,这些人显然是幸运的,要知道遁入昌国城中的清军很快就会因为事发突然未及储备粮秣、海禁撤民城内空虚无助等原因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有重兵的窘境。
说起来清军缺粮不假,可需要通过东宁转运粮秣的郑军同样面临着不能持久的困境,为此在登陆后的第二天,尹隆所部就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是直射的二寸半炮虽然打穿了包铁的城门,然而却无法阻止清军用砖石将其重新填补,至于在炮火掩护下的进攻又遭到清军用鸟铳和弓箭的顽强抵抗,不得不在丢下几具尸体后便半途而废了。
“如今只能比比谁家身边的粮食更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