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后怒气冲冲地走了,接着马上派人来取走行李,搬回衙门里住。
这整个过程中,武松是被动的,而且也动情了。如果他有那番大道理作指导,开始的*,他就该离开,然而他没有。虽然他是好汉,好汉的共性是不近女色,但是他终归也是个未娶妻的男人。食色,性也。这两个问题都应解决的。潘金莲的举动太心急,以致于吓坏了武松,武松明显没有心理准备。最后他只好拒绝,然后逃开。在兄嫂的伦常与情欲之间他徘徊了很久,最后一关他守住了。但是,他对自己也没有太大信心,只好逃避,搬出去住。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3)
如果用精神分析学来看待,武松、武大、潘金莲之间实际存在可怕的潜意识,武松有杀父——武大,娶母——潘金莲的欲望。武大从小将武松养大,长兄如父,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这样的国度,武松的想法是永远不会实现的,然而西门庆做了他想做而不敢做的——娶母,潘金莲也解决了武大——杀父。这两人实际是武松的潜意识的反映,是武松自己。结果在复仇中,武松将这两人都杀了,实际是自己亲手杀掉了自己,在精神上他已经死去。以后活着的武松永远只是一个躯壳了。不过,这仅仅是一种分析思路。
潘金莲在武松搬走后很绝望,因为她投入了很深的情感,而且她也看出武松的情感。她不满于武松在情感面前的怯懦,希望拉他下水,希望在道德上诽谤他。在武大面前,她说武松调戏她,其实这是潘金莲非常盼望武松做的事。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打碎武松的道德约束,结果也没有得到武松的回应。而且武大似乎也没有表示出一个男人的嫉妒来,这让潘金莲很绝望。她内心的情欲又压抑下来。
武松在衙门里也不敢回来。很久,知县派武松出一趟远差,武松也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摆脱这种矛盾。就像《边城》里傩送的远行一样,希望在亲情与情欲之间寻找答案。于是,他回家来嘱咐哥哥。他总是将这位如父的兄长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然而武松的“远游”,客观上为他哥哥的速死创造了机会,他的保护似乎总没有人能意识到,人们总在怀疑他的报复能力。而潜意识里他也是最盼望他哥哥速死的人。且看他对武大的言语:
酒至五巡,武松讨副劝杯,叫土兵筛了一杯酒,拿在手里,看着武大,道:“大哥在上,今日武二蒙知县相公差往东京干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两个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话特来和你说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起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这一段话看似他对哥哥的关心,饱含深意。他不曾到阳谷县时,他哥哥已生活了一段时间,没有武松的日子他也过了,不曾出什么事。而武松此时的语气,似乎自己不在家哥哥肯定会出事,到底是害怕哥哥出事,还是想哥哥出什么事,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且他对潘金莲的话语却是希望潘金莲好好跟武大过日子,这个说法光明正大。似乎想将这个保护者的角色移到潘金莲身上。然而在潘金莲看来,武松已经完全放弃了与她的情感,她感到了一种彻底的绝望,从她哭着上楼便可看出:
那妇人推开酒盏,一直跑下楼来;走到半胡梯上发话道:“你既是聪明伶俐,恰不道长嫂为母!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得说有甚麽阿叔。那里走得来,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自是老娘晦气了,鸟撞着许多事!”哭下楼去了。
武松走后,武大的确是按他的话做的。但是,西门庆的出场便将一切都改变了。西门庆是个财主,而且和衙门里的人很有勾结,是当地一霸。他惯会收养女子供他满足欲望。于是,他看上了潘金莲。古代女子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有依附于男子,至于依附于什么样的男子就是她们的选择自由了。依附于老色鬼张大户她不愿意,依附于武大她更不愿,依附于武松她很想,但武松拒绝了她:她绝望了。然而西门庆相貌虽不如武松,但比之于武大强出很多,而且他会是一个不错的保护者,还有些家资。于是西门庆是在武松之外的再好没有的选择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武松:阴冷的复仇者(4)
而且对于与武大的惩罚性婚姻,她产生了报复心理,报复武大,报复张大户,甚至于报复武松。在古代,女子的报复被看成是不守妇道的可恶可笑的事情,其实是可悲的。她压抑已久的欲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