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六名将遗物(第2/5 页)
桓齮军。你现在也是高参的将军了,这个秘密告诉你也无妨。”
黑樱低头平复着内心,一听秘密至今她才知道,心中隐隐失落,她突然昂起头,质问道:“等等,你说昌平君也知道此事?!那个以公正严明的法度著称的昌平君!”
桓齮眯着眼线道:“这有什么奇怪?军费开支都捉襟见肘,哪还有多余的财力去修什么“天下第一宫”?”
“还记得昌平君定下的一统天下的战略么?维持着六位大将军的常态攻防军势,极限是十五年。哼,这是不可能的。秦国终究只是一个国家,绝对不可能拥有同时与六个国家作战的财力物力。尽管这些年取得了不少城池,但至多维持两国半的军势。六位大将军的军势,别说十五年了,一个月都不可能。”
黑樱灵光一闪:“难道说——?!”
桓齮:“没错,这就是桓齮军存在的意义。屠戮,掠夺,以维持军势。得来的财力物力,除了桓齮军的开销,一部分则到了名声较好的另外几位那边,我们则背黑锅。”
另外几位,自然是指李信、羌瘣、王贲、蒙恬、杨瑞和了。
黑樱恨声道:“原来如此!可恶!”
桓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王贲和蒙恬,是军方世家,一定会最先满足他们的军需。李信是奴隶出身,被训练成王宫护卫后,因救过嬴政的命而得宠。而羌瘣,也是刺客护卫出身,且是李信的相好,跟着沾了光。”
说到这,桓齮顿了顿,藏住半截话。嬴政不断抽调心腹护卫到李信、羌瘣的军中任职,是为了平衡军中的势力,掌握兵权。这种政坛上的错综复杂,桓齮认为给黑樱说个冰山一角足够了,知道得太多没什么好处。
桓齮:“所以,李信、羌瘣的军需也会优先保证,只有我和杨瑞和得自个想办法。”
黑樱:“杨瑞和?!但我怎么从未听说过有关杨瑞和的不利传闻?”
桓齮再次诡异地笑了:“我们名声不好,是因为留下的活口太多。世人称我为屠夫,其实平均下来,五个城池屠掉不到2个。你听说过草原法则么?”把手往下一案,比划了下高度,“这么低哦,大概车轮的高度。在草原上,一个部落对另一个部落的战争取胜,但凡男丁,超过车轮的高度,一概杀掉。车轮身高,大概是刚开始学说话的高度吧。”
黑樱:“啊?!”
桓齮:“会嚼舌根的都死了,自然就没说坏话的人了,不利传闻也不复存在。草原上的部落惯来这样做,杨瑞和一直在北疆战场活跃,就算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去指责。”
许仙不禁想起李白的《胡无人》,“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是了,到了草原,按草原法则做事,无可厚非。
黑樱忿忿不平,桓齮则自嘲地慰道:“不要太在意了。千百年后,屠夫之称,在史书上,只属于白起的。谁让白起这家伙,填埋数十万人的大坑,可谓罪证确凿。而我就不同了。尸首全数肢离,付之一炬,什么都没留下。火葬真是好啊!”
许仙再次震惊了,恰是因为掩埋之故,后世一记洛阳铲,倒斗倒出多少历史真相来?
比如明清的女子裹脚恶俗之争,到底是明代开始,还是清代开始的?结果因为明代出土的女子棺木,脚骨都正常;而清代则脚骨变畸,最终盖棺定论,是清代汉奸们与鞑虏整出来的恶俗。
假设数百年前规定火葬,这真相不就模拟两可、迷雾重重了么?火葬真是釜底抽薪的大必杀技啊!
黑樱犹自震惊地摇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为什么,那个与农家关系很密切,注重农时民生的昌平君,会用这种策略...”
桓齮不理她,拿起笔继续写军报,刚打完二场大战,善后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过了许久,要呈给昌平君的军报已写完,再看黑樱那边,瞧她妙目清澈了些,知她想通部分。
于是火候差不多了,桓齮打算加一把火。
桓齮转着毛笔,在拇指上摆成一个水平姿态,“看,天平象征着公正,可你知道它真正的实用之处吗?杠杆哟,远离中间那个毫无用处的伪善点,两头的极端才是下筹码最有效之处。越是看上去公正的人,越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黑樱张了张嘴,陷入失语的默然。
桓齮自嘲笑道:“有正道,谁不想走?我有着和你同样的过往,做过山贼头子。越是行于黑暗中,越是渴望阳光。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如此,将来的人也如此。小樱,你瞧瞧秦军将领的后辈中,谁最严谨公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