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第1/2 页)
【其实都不是。】 嬴政沉默。 天幕前面刚说了,他是有提倡,但是六国之民也没听啊。 而且大秦太短命,根本来不及全部履行。 【周朝时期女子可以改嫁,并且还存在原始群婚的遗风。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个“中春之月”,就是法定的男女聚会的蜜月。】 【西周虽然女子的权力不如商朝,但是妇女依然有出夫权,也就是女子主动离婚。但是春秋时期的妇女已经没有了出夫权,甚至连离婚全也没有。】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连嫡长子制度都不稳固,更何况是婚姻制度中对女性的保护?从一开始女子贞操观念淡薄,到逐渐形成妇女贞操观,女性的自由交往被逐渐受到了限制。】 【礼法也有了这样的规定,“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青年男女不能随便接触,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雏形,仅仅“夫死从子”还没确定。】 “三从四德”是后期巩固,但是论起源,其实很早很早。 几乎可以说有了父系社会开始,已经开始存在。 【秦朝太短,始皇帝就算实行了一系列法律,被彻底实施的也不多,主要是官府登记制度被传承了下来。】 【汉朝时期,贞操观念再次有了变化。】 【我开始说过,汉景帝的陵墓中还有女骑兵俑,说明汉初时候女子地位相对较高。】 【但是从刘邦娶吕雉就可以知道,在婚姻上,女子依然是不得不从父命。】 吕雉想起往事,冷冷瞥了刘邦一眼。 当年吕公在宴席上见到刘邦,认定对方是人才,将来必有出头之日,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擅自做主把吕雉许配给大许多岁、还和寡妇有私生子的刘邦。 吕雉的母亲完全不同意这门婚事,但是除了挨骂没有任何改变,吕雉还是不得不嫁给一个都可以当爹的男人,还得一进门就喜当娘。 刘邦嬉皮笑脸挠了挠脸皮,完全不在意。 婚事不都这样,父母做主,吕公满意他不就行了? 【而且,从对“夫”“妻”的诠释和称谓也能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现实。】 先秦时期,“夫妇”和“夫妻”的涵义尚有分歧,到汉朝时期已经趋于统一。 “妇”意味着屈服顺从,“夫”意味着扶持。 “妻”还被解释成谐音“齐”,这并不是说在地位上与丈夫平等,而是说要“贞齐与夫”。 在社会上,丈夫对妻子姓氏的称呼也反映了状况。 汉朝时期,妻子被称为“某妻”,比如刘邦的妻子吕雉在外被人称呼就是“刘邦妻者”。 从汉朝往后,这种称呼都被流传了下来,唐宋流行开,明清彻底延用。 女子开始失去自己的名字,连氏族的姓氏也失去,对已婚女子的称谓都带上了这种带有歧视色彩的名字。 【在家族重要的祭祀活动中,按次序排列是男子在前女子灾后,而“子妇”只能与“曾孙”并列,处于与晚辈男子平行的位置。在小农、小手工业者等的家庭中,妻子地位也低于丈夫。但是由于妻子在生产中也承担重要作用,夫妻之间比地主、官僚和商贾家庭相对平等一些。】 辛辛苦苦在家劳累的汉代女子抬起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听到天幕这话,看向了家中祠堂的方向。 她看着祠堂那边烟火缭绕,心中有许多不甘。 明明家里的男人没有任何本事,家中没有田地也不愿意去参军打拼,大字不识几个依然喜欢吹牛教训她和孩子们,仿佛只有他说得才是大道理。 她跟家里的老人、孩子们每日早出晚归,因为没有田,又要纺织,又要接洗衣缝补的活计,一边交繁重的税一边做活计勉强维生,但是丈夫明明整日游手好闲,却只因为是男人,就被宗族接济,允许进入祠堂供奉。 那个愚蠢懒惰只会说大话的男人有什么本事?有什么能力?有什么资格! 【汉代社会,正是我国古代妇女地位从宽到严、由高到低的转折时期。】 【从汉初的男女地位相对平等到后期男尊女卑的形成,妇女低下地位的形成呈现出一种由高渐低的动态变化过程。】 【汉初时期,因为青壮男子死于战场,劳动力减少,妇女也需要投入社会劳动中。因此汉初时期,筑城郭、兴水利都有女性服役,比如汉惠帝时期,两次征发长安城六百里内男女修筑长安城。】 汉初时期,长安城下。 原本辛苦的女性们艰难地抬起头看向天幕,眼里有了一丝明悟。 原来,她们现在服役如此辛苦能让自己地位更高一点,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不参与社会劳动就要彻底被圈禁在家中,彻底失去自己的名字,活着做别人的附庸,辛苦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