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第1/2 页)
男子给长辈或者给兄弟时会用到的敬辞“再拜请”“叩头幸甚”,也用在丈夫给妻子的信件上,说明男子还没到明清时那种,歧视女子歧视到了骨子里。 【在这时期,母亲对于子女婚姻的决定权虽然比不上父亲,但是远超儿子。女子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力,比如当汉朝有女子家中父亲病重无人照顾,女子选择不嫁照顾父亲,会被认为是“至孝”。也有女子因为父母都故去,留下幼弟,也选择不嫁来抚养弟弟,同样得到赞赏。】 汉朝“崇孝”,在婚姻与“孝”之间,“孝道”占据了上风,也因此女子可以凭借“孝”得到一定的赞赏。 比如缇萦救父,缇萦不但让汉文帝废除了肉刑,还得到了封赏,算是有好结果。 【而且汉初有很现实的一面,如果女方家庭经济状况高于男方,妻子地位也可能高于丈夫。】 【在汉朝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妇女性格。】 陇西之地向来尚武,加上地理环境影响,陇西妇女自幼受到影响,吃得好长得结实,善射猎,力气强大。这里的女性不但对丈夫并没有太过恭敬,有的妇女还会执刀为亲人复仇,被认为是“男子之所为”的烈义行为。 燕赵地区风流不羁,男子多“慷慨悲歌之士”,女子热情大方,燕赵地区女子受到的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也小一些。 而巴蜀之地就是另一番风格。 从西汉中期开始,这里“士女贞孝”,巴蜀一带大部分妇女对“忠孝节操”颇为重视。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记载,巴蜀之地在汉朝时期守贞的妇女有40多人,在并不是很重视贞节的汉代,占据了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所以巴蜀地区妇女受夫权压迫程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在封建夫权还没有渗透入各个角落的汉朝,一些男性的思想也比较前卫。】 【比如经历过底层生活或者富有忧患意识的思想家,反对富户贵族广娶妻妾、婚嫁铺张、虐杀女婴。这不仅是华夏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也是世界婚姻思想史上较早提出的富有价值的观点。】 这也是社会风气开明之下,思想上的进步。 【西汉初期还有原始婚俗遗存,女子在缔结婚姻上比较主动。比如平阳公主与前夫离异后,托皇后向武帝提议欲嫁给卫青,还有孟光择夫也是女子主动,在汉朝并不是偶然。】 【但是,在西汉中后期,妇女家庭地位已经开始降落。】 荆咕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声,历史规律的强大,以及十分的遗憾。 如果汉初的这种开明能一直持续到汉末,该多好。 可惜,就像是汉初时的英明帝王无法英明到后世一样,开明的政策同样不能。 【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后,对妇女的约束加强。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学说渗透到汉代夫妻婚姻关系中,认为丈夫属阳,妻子属阴,妻子服从丈夫是天经地义,男尊女卑开始有了理论基础。】 【都说天地有阴阳,阴阳和谐方为相处之道,各朝各代都致力于打压女性,这就是你们的天地阴阳之道吗?】 天幕放出了对比: “秦汉时期的文官与明清时期的文人,谁阴谁阳?” 秦汉男人:“哈哈哈哈,当然是我们!我大秦锐士/大汉铁骑阳刚威猛!文官同样不遑多让!” 唐朝的男人也矜持一笑:“我大唐男儿同样威武!” 明清时期的文人,拿着手里的折扇,坐着轿子,上马颠地七荤八素官帽都快掉下来。 秦汉时期的文官,佩剑骑马,文官也很能打。 哪怕是唐朝也保留着尚武风气,诗人都是佩剑出行,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剑术高手。 ——不是所有文臣都是文弱书生。 再放出对比: “文臣与武将相比,谁阴谁阳?” 身穿盔甲的武将,和瘦弱白皙的文臣,谁更威猛,谁更阴柔? 甚至不需要跨时代的对比,同时代对比也能很明显看得出来。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只是开玩笑? 并不是哦,当朝廷不断地禁止改嫁禁止再婚,民间还因为女子受歧视,生下女婴就溺死,男女比例不断失衡,这个时候,阴阳平衡如何维持?】 刚刚听得忿忿不平的董仲舒心里一个咯噔。 阴阳原来不仅仅局限于男女吗? 女为阴,男为阳,难道不对吗? 男女比例失衡是什么意思?阴阳平衡会被打破又会有什么后果? 可惜荆咕没有继续讲下去,给董仲舒吊足了胃口。 【汉宣帝时期,下令表彰贞妇烈女,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出面对女性贞节进行表彰。此后,汉宣帝不断以朝廷名义不同程度的表彰贞妇烈女,极力鼓励贞节观,并且把贞节观和国家政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