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再次,性爱描写中渗透着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在那高雅、欢畅的笔调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真诚、热情的赞美女性躯体美。这一点与郁达夫在他的私小说中所表现的性爱观是不同的。虽然他是五四时期的新学者,但他同时还是一个旧文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把身边的女性大都当成了性欲符号而不是心心相印的爱人。“《沉沦》中的主人公喊出的‘我所要求的是异性的爱’,恐怕这不是指精神上的情而大半是指生理上的欲。”②而在《沙床》的主人公诸葛的心目中,精神上的情显然重于生理上的欲。仅从他对待张晓闽的谨慎、克制的行为中就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尽管作者在文中的情色描写之处很多,但是没有出现烦琐重复的色情情节场面,而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他试图探讨的是性爱、人的内心感受的丰富性,而并非以通过性爱场面的描写以勾起人的欲望为目的。“描写崇高和纯洁的爱情的人,不会使人血液沸腾”。③总之,作者在对情色的种种描写中都进行了精细的艺术加工与审美处理,是严肃的情色文学,与那些旨在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的色情文学是截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①卞智洪《韩国爱情电影初探》,《世界电影》,2003,2。
②王宏民《郁达夫小说中性爱描写双重解读》,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
③【法】布瓦洛,《诗艺》。
葛红兵:苦难的恶咒与良心的担当
──青年作家葛红兵的人生历程
葛红兵这个名字
1968年11月,葛红兵出生在江苏南通,那一年冬天特别冷,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惊惶###的时期。父亲给他取名“红兵”,一个顺应时代的名字,也许想留下一些关于那一个时代的记忆,尽管在那一些记忆中充满了艰难和苦涩。
关于自己的名字,在接受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葛红兵说:“我在想,实际上每个人都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足迹。我在想我的父亲,他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人?当1968年我生下来的时候,正好是红卫兵运动时期,他想他的儿子可能跟这个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是他的产品,同时又和时代联系紧密——我想他可能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叫我“红兵”。我很感谢这个名字,我觉得名字在冥冥当中给我很多力量,比如说斗争的力量,跟自己内心的怯懦作斗争;跟外界的不相合不相容作斗争,使自己越来越充实。如果说个名字能够给我一些暗示的话,我觉得它真是很有意味的。”
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那一年,因为一篇文化“悼词”,葛红兵在中国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这个名字也因此响彻了大江南北。“和时代紧密相连”,看来这话说得没错,也许,这个名字是有某一些预兆的。
“我是一个农民”
“近年来我不断地宣称我是一个农民,不要叫我知识分子。即使我是一个教授,我还是要像一个农民那样的说话。我希望我的语言像农民号子一样在大地上回响,那么有力量;我希望我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就像农民脱光了衣服在大地上劳动一样,他们不害怕自己的皮肤暴露在阳光里,不害怕流汗,那种非常本然的东西”(《让我的文字直触我的内心》,湖北电视台,2001年11月)。 这话在葛红兵,并非骄情之词,他代表了葛红兵的学术立场,他的所有学术活动,所有创作倾向都和这一原初立场有关,他说,他要做中国农民的良心,他作为一个农民要为自己的出身有所担当。
的确,作为一个文艺学学者、作家,葛红兵关注的面可能是太宽了,他甚至写了一系列研究农民问题的论文,他的关于农民户口问题的论文、关于农民工待遇问题的论文还被中国妇联、公安部等单位共同发起和组织的全国大型民工问题研讨会看重,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葛红兵说:他不能做一个无动于衷的研究者,他要做一个呼号着的战斗者。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学术立场呢?让我们追寻他的人生的记忆吧。
生活中的葛红兵,眉目清秀,气质儒雅,戴一幅无框近视眼镜,给人的印象文弱而忧郁,从他的外表已经看不到农民的气息。有文章描述他外貌“潇洒倜傥,书卷气十足,酷似早年间的徐志摩,一个典型的江南才子。” 只有你接触了他,和他聊天,听到他内心的声音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他所说的“我永远是一个农民”的意义。他有很深的乡土情节。据他的一个朋友说,他的理想是“早日归乡”,“回归田园”。
其实,葛红兵并非江南人,而是苏北人,祖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