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ǖ闹耙担�谒�窈蟮奈难а芯亢臀难�醋髦校��茏龅绞尤怂�荒芗�⒀匀怂�荒苎裕�庑┯胨�焐��傻拿舾辛κ欠植豢�摹!�
“葛红兵的悲哀就在于他极端敏锐的感觉,对于文学宿命般的迷恋,恰如他的外形清秀英俊貌如郁达夫,他的内心的才情伤感、纤细敏锐也极似郁达夫。”(戈雪)
他说:“上帝给了我敏感,我在四岁的时候就能感受的牛的悲伤,生产队里杀牛,一头老牛,打我生下来它就在了,它比我在这世界上呆的时间长,可是它要死在我的前面……我站在大地上上,那种悲伤从地心传来,从天空的云朵传来,我在这种痛苦里一个人走了三里路……”
很早他就开始了写作,在海门师专读书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文学,他的诗歌在报刊上发表,他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少年诗人。在南京大学读博期间,他不仅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完成了一部学术专著,另外还创作了两部少儿科幻小说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8年孤身一人来到武汉,他用写作来抵抗身处异乡的寂寞。一年的时间创作了大量的随笔散文,哲理思维与抒情描述相融,文风独具一格。1999年和2000年,他的散文、随笔连续入选中国最佳散文随笔选,有人评论说:“他性格中的率真和思想中的绝断,给予他的文字以巅峰的力量。”
“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体内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葛红兵)。
写作已经与他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的生活中似乎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一天十数个小时在电脑跟前,他从没有感觉过枯燥,没有什么事物能够分散他在自由空间纵横驰骋的思绪。每逢这时,他给人的感觉是冷漠的。“当他沉默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的眼睛在虚空里,灵魂在别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他的写作状态。
2001年4月,随笔集《现在活着》出版; 2001年7月,摄影赏析随笔散文《真实的荒诞》出版;2001年10月,自传体随笔小说《我的N种生活》出版;2002年4月,少儿科幻小说《未来战士三部曲》出版;2003年2月,艺术随笔集《维纳斯的抽屉》出版。
《我的N种生活》在全国销售突破60000册,登上海书城当年畅销书排行榜。书的部分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受到网络上下广大年轻读者的喜爱。国内众多的批评家对予这部小说很高评价:“我喜欢这本书以及这样一种自我独白的方式”(朱大可);“这是一本精神的自传,这是一声声耻辱中痛切的呼喊”(###);“它以一种心灵史的方式,充分展示了人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自然的存在,既具有许多异质成分,又具有许多共通的人性的劫难”( 洪治纲)……
2001年11月,葛红兵回到武汉,参加《我的N种生活》研讨会并接受媒体的采访。武汉晚报以《美男作家载誉江城》为大字标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湖北卫视以《让我的文字直触我的内心》为题播放了对他所作的专题采访的全过程。2002年,上海少儿出版社于“六•;一”儿童节期间推出葛红兵的少儿科幻小说。当年7月,中央电视台邀请葛红兵赴北京参加《读书时间》的节目录制。在央视演播厅里,葛红兵接受了著名主持人李潘的采访,谈书,谈写作,谈人生,谈理想,谈奋斗经历以及创作成果。
2003年8月,葛红兵在百忙中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沙床》的创作。书中以上海大都市为背景,描写了某高校一个青年教授和他的学生以及多名恋人之间的复杂情欲故事,对大学教授这个阶层的精神状态、生活状况都作了深刻地毫无隐讳地揭示和披露。小说弥漫着浓厚的离经叛道情绪和上下求索精神,“反映出当代社会普遍的心理危机及信仰危机,浓郁的爱欲气息、深重的悲悯情怀、真切的罪感意识构成了葛红兵创作的主基调;这些让他非常接近卢梭”(美国文派若萨大学副教授诺宾•;薇拉语)。此书目前正处于紧张地编排阶段,长江文艺出版社准备于2003年12月将葛红兵的新书以强势推出。
如今,葛红兵的活动舞台已经跨出了国界,作为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人,他正活跃在国际舞台上。2003年9月,应南洋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的盛情邀请,葛红兵赴新加坡一年,以研究员的身份参加两国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