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并投入监狱,被残酷*致死,被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长大的孩子们拉出来示众游街,拳打脚踢,极尽侮辱之能事。好在*拨乱反正,*昭雪。但是,人没了,心凉了。愚忠和愚民是一致的,互为因果。
《赤壁》也好,《红岩》也罢,一个火烧,一个血染,多少生命均付笑谈。吴宇森之流,算你狠!
我在苏格兰高地上,在黄昏时分凭吊历史的断垣残壁。远处爱丁堡城据说比伦敦还要有韵味儿。这些遗迹总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里哈姆雷特与人决斗的悲剧。这里适合搭建歌剧舞台,今天的希腊人就是这样做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潜伏》里的信仰和内敛(1)
信仰不分好坏和胜败,人的灵魂与素养更耐人寻味
《潜伏》的导演姜伟说,在开拍之前,他给自己和整个30 集故事塑造了一个灵魂的主题,这就是“信仰”。但是,就像余则成通篇所表现出来的内敛,导演没有大张旗鼓地为演员和观众张扬这一主旋律,他一直收着。这是为什么?
姜伟没有细解释,可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可能因为现实,说多了反而尴尬。
戏内,余则成因为深深地爱着重庆地下党女友左蓝,而不是首先因为共产主义信仰才同意潜伏在军统内,为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提供各种情报。另外,在这部戏中,大家公认,另一个为了信仰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是军统天津站的行动队长李涯。他是戏中的反派人物。我们知道,当年在政治环境非常恶劣的时期,革命者和共产党的信仰非常清楚,推翻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解放劳苦大众,实现平等与共和。新*主义革命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殊死搏斗。他们把利益(真金白银)和个人的感情与幸福放在一边,甚至不惜生命。而国民党党员的信仰呢?国民党的创始人、被国共两党一致推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义是国民党人的信仰。但是,这些共和的先驱们提出的*共和的思想由于多半个世纪的国共之间的敌意,而被人们淡忘了。这几年,只是当两岸经贸关系有了长足进展后,当国共两党决定忘掉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新走到一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在文艺作品中羞羞答答地提及。内地影视作品中的同宗同源的反派人物,其实也有人之常情,有血有肉,有些人虽然手上沾满共产党人的鲜血,但也似乎在为自己的所谓“信仰”而工作。李涯就是这样的人物。他心狠手辣,阴险狡猾,但是作风清廉,意志坚强,是一个敌营里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的工作狂,非常憎恶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他的国民党同行。我们以前似乎只知道,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一直在制造摩擦,消极抗战,似乎正面战场上都是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战。但是,台儿庄战役、滇缅战役,甚至南京大屠杀中死伤最多的军人都是国民党人。民族矛盾当前,中华儿女携手一致对外的真实的和较全面的历史画卷才渐渐浮出水面。我开始更加热爱这个民族和她的民族精神,虽然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让我有所心动。我们的文艺作品,因为信仰的介入不再简单将正反面人物脸谱化。这是历史的进步和人的现代化曙光初现。
由于信仰,大家各为其主,当年的黄埔军校的同学,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在抗日前线的战场上“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但是三年内战中这些同校同班的昔日同窗却反目成仇,手足相残。我们深刻理解了胡主席在其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会上的致辞中提到,中国人不要再“折腾”了这一词的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些年我们一直也是使用李敖和柏杨常用的“内耗”一词,来形容鲁迅笔下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今天,民族和解的大趋势让我们能够第一次比较清醒、比较超越地在文艺作品中低调地提到,我们昔日的对手居然也有信仰!我们渐渐地醒悟了,信仰可以跨越阶级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人的某种精神支柱和永恒的追求;明白了,信仰不仅只是红色的。同时,我也知道,1949 年以后,逃到台湾去的国民党反动派也从来没有停止妖魔化自己内战中的对手,并称之为“*”,直到蒋经国子承父业后对岸才渐渐停止了“*”的提法。我们明白了,除了意识形态之外,还有民族的、宗教的召唤,还有更加复杂的人性。对这些,《潜伏》一剧大部分都描写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潜伏》里的信仰和内敛(2)
从戏中,我们明白了,国民党败在*,内耗,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廉洁、团结、铁一样的纪律和舍生取义的高尚品德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导演的手法是淡化说教,减少人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