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组成一队,放置在房顶上,不仅可以照顾到二百米内的一切,还可以弥补射速慢的弱点。
重型武器中的火龙出水让朱一刀大开眼界!这简直就是弹道导弹!老朱尝试着问军械官道:“若是把佛郎机的散花弹给弄到火龙出水的战斗部,那岂不是威力大增!”
军械官不屑地瞥了他一眼:“那散花弹这么重,装进去还飞的起来么?不懂就不要装懂嘛!”
一脸黑线的朱一刀并不甘心。他找来辎重队负责维护火器的小旗,让他们把散花弹里的火药和小碎片给弄出来,一点一点地装进火龙出水的头部,一次次地实验。那段时间军士们经常听到后山上轰轰的爆炸声和老朱一脸的漆黑。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试验成功了!但是火龙出水的距离却大大缩短了,毕竟战斗部里的火药和碎片要重许多,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可以打出600米到七百米左右。这个距离完全可以打中敌方指挥官,或者是高大的建筑物,从此以后就可以斩首行动了!老朱阴阴地想到。
考虑到近战的需要,朱一刀还是保留了弓弩和大刀,只不过数量比较有限。火器的射击还是老规矩:三排轮放。但是下雨天的时候,火器受潮失灵的比较多,唯独弓弩大刀等冷兵器比较好用。所以在江飞的力荐之下,长矛长枪等也保留了下来。
第七十二章
对于体能和基础训练就此告一段落了,紧接着就是对装备的熟悉和形成战斗力。这些火器虽然先进,但对于老朱来说还是显得极为落后。不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新式的武器比如五四之类的,对冶金和铸造的要求太高,现在就要求生产根本不现实。就算是老朱把设计图拿出来也造不出来。
不过他忽然想起来,当初万历可是答应他,要把利玛窦的那把遂发枪送给他的。这让老朱的心理又燃起了希望之火。是啊,干吗不去找万历,把那玩意拿过来,看看能不能仿制出来。西方的手持式遂发枪可是现代手枪的鼻祖呢!现在大明还没有这玩意,都是大型的火器,像这样比较小的手持的火器,正是朱一刀急需的。要知道就算是最小的拐子铳,也有四十厘米长,六七斤重呢!
他给万历又写了封上疏,说明自己得回去一趟,一个方面汇报这些时间京师右所的进展,改制的成功与不足;另一个方面也是去跟万历化缘——右所本身的军费已经寥寥无几了。要是再弄不来银子,马上就要揭不开锅了!
江飞因为这事已经找了他好几趟。锦衣卫的费用一直都是内帑出的,并不是兵部出钱。兵部根本就不管锦衣卫的任何事情!就算是你快饿死,自己去找司礼监想办法,他们是根本不会操心的。
指挥使朱希孝那边答应的倒是蛮好,就是迟迟不给发过来。老朱心里也知道,这种直接把他绕过去面圣,他面子上确实不好看。但朱一刀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啊!又不是说我不想听你的,是皇上点名了要直接管辖京师右所啊!我有什么办法?
思来想去,老朱觉得还是算了,见了面或许会更加尴尬。反正他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临行之前,老朱只带了亲兵营的三十个彪形大汉,都是右所里形象最好的。江飞大骂不已,说朱一刀把最好的人全带走了,一个都不给他留!朱一刀窃窃地笑着,开玩笑,这可是我朱某人的脸面,要是带些歪瓜裂枣的,那还不得丢死人啊?
就这么着,一行人大摇大摆地从远郊开进了京师。
还没到城门,就看见五城兵马司的守门军士慌慌张张地拿起大刀,紧张兮兮地对着他们——这都是群什么人啊,骑着高头大马,身上花花绿绿的,有的脸上都涂着绿油油的怪东西,头上居然还顶着个大绿锅!
原来朱一刀早就把那个看起来很吊,其实作战时很垃圾很拖后腿的飞鱼服给换了。换成了他自己设计的,还有那么一点飞鱼服影子的制服——朱一刀称之为常服,平时穿,训练时则穿重新设计的作战服,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不像飞鱼服那么宽宽大大,虽说宽松,但是动起手脚来很不舒服。
也难怪城门官紧张,这帮家伙头上戴着山寨版绿色制式的小绿锅,身上穿着暗绿色的常服,腰里别着拐子铳,背上和腿上还系着子弹袋火药袋!大明的官军哪有这种造型的?
关于小绿锅,朱一刀是曾经强烈反对过的。他以前就听说过一笑话:炮兵的炊事员最可怜,因为他们戴绿帽子背黑锅还得看别人**!而且戴绿帽子这个词实在是有些……不过他顶不过将士们的支持:戴着这玩意拿着弓弩或者拐子铳,躲在树林子里谁也看不见,等对方接近了,直接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