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结束符号:
2008…10…26凌晨于办公室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周帆素描(1)
行走着的哲学:独自突围的思想家
——给周帆画像
王朔有部小说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个比喻套用到一个人的身上最为贴切,他冷静的外表包裹着无限的激情,他才华横溢又有所节制。在道家学说里,认为水火相济是宇宙最为和谐的贯通,如果世界只有水或者只有火是同样可怕的事情,对立的双方支撑着世界的和谐统一,失去其一整个世界都会显得乏味。人,即同此理。
本文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激情如火冷静似水的周帆。
从直观的表象看他永远是那么的宁静、清澈、淡定、不慌不忙,但很少人知道他汹涌澎湃的激情掩盖下的痛苦与孤独的内心世界。
正如一位房地产商评价的,周帆是个真正的思想家。周帆是个酷爱思考和追索的人,他的思想体系十分庞杂,他不仅仅在房地产和城市经营的专业领域上有非凡的建树,他在社会学方面更有许多独到见解(从他的名著《总经理诡计》、《点燃生命的春天》、《侵略崛起》等书中可见一斑)。我要说的是,周帆的思想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里的只言片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拒绝文字但又不得不借用文字来表达,有限的文字不能将深刻的思考完全表达,固定的文字也经常使活泼的思想失去变化。所以不难理解他常常在言谈中表示说,其实他不喜欢文字又爱文字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说法。这让我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
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合体,平时寡言少语,个性内敛,当处于一群人之中时,你很难听到他的声音,这时他往往是个忠实的听众。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性格内敛的人,一个出色的演讲师,这似乎是水火不相融的两个不同的性格主体,很难在一个人身上统一起来。然而,周帆却恰好就是这样一个统一体,个性沉静,见了陌生人,甚至会脸红,可就是他,每年应邀在全国各省市做几十场高峰演讲,并且听课者上至省部级官员,下至普通百姓,他犀利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好评。
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却又同时具有极强的防人之心;
他想赚大钱,却又同时固守着自己的那份孤傲与清高;
他时尚前卫,思想开放,却又慎于用行动表达;
他追求完美,却又经常与“肮脏”的人和事“同流合污”;
他憨厚真诚,却又极其睿智;
……
思想家往往伴随着孤独与痛苦,思考的越深痛苦越大。许多思想家就是在这种无望的追索中痛苦一生,孤独也由此而生。周帆终极的追求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他给人的另一印象是深不可测。总之,他决不是一个简单快乐的人,他不允许自己糊涂地生活。他说自己永远“在路上”,存在主义的“此在”思想导致他不停追索新知,不断修正着自己的见识,他的思想像浮萍一样不愿意在某处扎根。
颇为幽默的是,钟爱文化的周帆现在却成为一名商人。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的错位,因为社会上商业通病与文化道德经常势不两立,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他经常迷失自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违背商业道德成为许多人成功的法则。许多善的品质被掩盖和抵制,在通往金钱的道路上,道德与诚信只是商人们手中招展的旗帜而不是武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商界潜规则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直到如今“无商不奸”的阴霾还根深蒂固。周帆恰恰处于这种过渡,在精神良知与物质现实的拉扯中使他痛苦不堪。这是多么大的反讽,坚守商业道德往往会吃眼前亏,要么做个精明投机的商人,要么做个迂腐的文人,有的人干脆放弃尊严和信念成为金钱的奴隶,有的人退守道德,乐于清贫,而这两者他什么也不想做。
一、周帆素描(2)
人格焦虑使他长期处于困惑与痛苦的两难选择之中,一个不赚钱的商人是个不敬业的好商人,但经商经常要牺牲道德准则与尊严。在佛经里讲“六道”轮回,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一层空间称作“无间道”,意谓通过无间断无间隔的修炼而解除烦恼通往涅槃的途径,卡在“无间道”里灵魂上不去也下不来。
现实中的周帆就象卡在“无间道”里,他不断地在晕眩与痛苦中突围。但他一直在两者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他坚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写被人们尊奉了几千年的思想认识,他遇到了突围困境,可他依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