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页)
“那天。我和姐姐在宫里放风筝……”
苟参诧异:“这么冷你在宫里放风筝?小心冻坏了。”
“那我还能干嘛?你又不在,人家怪没意思的,冷就冷,风大风筝飞的就高。等飞高了,我再将绳线绞断了,然后就许个愿望,那愿望就能实现的。”
“这还不是你给我说的?”
苟参默然。
“于是啊,姐姐心情不好来找我,我就和她将自己的愿望写在了风筝上,可是。有一只风筝不争气,竟然没飞走多远,落在了宣室殿那边,结果。正好被父皇看到了。”
刘敏小声说:“结果,父皇就来找我了……”
苟参想说,结果刘施也知道你和我的事情了,可是没说这句话,问道:“敢问公主千岁在风筝上写了什么啊?是不是‘苟参大坏蛋,偷吃本宫黍米饭’?”
刘敏一笑,用指头点了一下苟参的胸说:“才不是!本宫写的是‘保佑苟参平平安安,早点回来’。”
苟参愣了一下,怔怔的看着这个在自己面前艳光四射喜不自胜的女子,握住她的两只手说:“都过去了,我在公主的保佑下,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刘敏低声说道:“父皇当时很生气,我怎么求他都不行,我就说我不喜欢那个张临,父皇说喜欢不喜欢,也不能便宜了苟参那个小子。”
“啊?当时天子就是那么说的?”
“那怎么说?父皇能说,不能便宜苟参那个笨蛋?”
“可是,父皇现在不在了……”
刘敏流出了泪,苟参为她擦拭着,问:“按照皇家规矩,公主是不是有一段时间里不能婚配的?”
“是啊,按道理说是三年,可是,变化总是很多,我说不准。”
“难道,你有什么想法?”
苟参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刘敏不嫁给张临,他想了一会问:“我们大汉朝有个叫孔霸的人,公主熟悉不熟悉?”
刘敏眨着眼说:“你干嘛说他?这人很没意思的,说是孔子的第十三代孙,他的父亲孔延年做过太傅,他以前做博士,给太子哥哥讲过经书,一张嘴就是之乎者也的,听的我头疼呢。”
苟参心说,要是他不之乎者也的,你和我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这会到底是在杜陵,苟参不想和刘敏说的太多,就要走,刘敏舍不得他,有些不愿意。
苟参看看外面日光西斜,刘敏的脸在夕阳里格外的动人,就探头过去在她的唇上轻轻一吻。
刘敏心里欢喜,闭眼等着苟参继续的动作,苟参却伸手在她的鼻子上捏了一下,刘敏娇羞的捶打了苟参的背,苟参说:“等回到长安,我有很多话要和亲爱的公主说。”
刘敏点点头,虽然依依不舍,但是知道苟参终究不能久留,就和他一起出去了。
两人从大殿里走出,大殿的一个槅门里有个人终于长长的嘘处一口气。
这人心说这个苟参果真是大胆,不过他们两个竟然热情如斯,也真是叫人可惊可叹。
不过,这个苟参看来也是个有主意的,听他说话的意思,好像有法子让张临最近一段时间不能向刘敏求婚,可是不知他会怎么做?
那,要不要自己也帮帮忙呢?
毕竟,帮助刘敏,也就是帮助自己。
这个坐在偏殿槅门里的人,就是大汉国馆陶公主刘施。
刘施和自幼和妹妹刘敏不同,喜欢静谧,她这些日子经历的吵嚷和琐碎的杂乱事情太多,这会就在偏殿里静坐的,没想到妹妹刘敏就和苟参不偏不倚的就躲到这里来私会了。
刘施这会心情激荡,想来想去的,不知怎地又想到了刚才听到妹妹和苟参纠缠在一起说的那些不能言传的羞事情话,只觉他们的动静似乎还在耳畔回响。
刘施觉得自己眼涩脸红,心跳如鼓,心说隔着一道门,也不知他们到底都在外面做了些什么……
第254章人来人往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苟参的住处在长安繁华地带,他和朱博在傍晚返回到了长安。
两人分开,苟参回校尉府,远远的就看到巷子里车马驻扎,人声不断,门前更是聚集了许多人,闹哄哄的也不知在做什么。
苟参心里疑惑,突然就有人说:“校尉回来了。”
“都护使回府了。”
一霎时,苟参的眼中全是对着自己的笑脸,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自己没见过的,也不知他们都出现在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