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人为乐。
不过他虽然有伪饰,但显然效果不是太好。
楚大夫人倒知道丈夫当年颇受了不少委屈,等到楚二老爷赶考时,因自家夫君成为了京官,有落脚地方了,就比自家丈夫要好不少,所以对赶考这种事,也是感同身受的。
只是,感同身受是一回事,但,对云姨娘的亲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想到云姨娘和楚三老爷将来要分走家产,她就跟婆婆同仇敌忾,不可能对他们有什么好感了。
所以当下虽答应了,但也只决定,给他们收拾好院子后,随他们折腾去,想跟正经亲戚那样让府里负责吃喝穿用,那是不可能的,没听过哪个妾室的亲戚也算亲戚的,要不然府里这么多姬妾,得有多少亲戚!要人人都过来住半年,那楚府要成慈善堂了,哪来那么多钱,供那么多亲戚白吃白用半年呢。
楚老太爷不知道这个诀窍,看楚大夫人答应了,便高兴地回去跟云姨娘说了,云姨娘看楚大夫人没给她甩脸也高兴,当下看姐姐和侄子来了,姐妹俩见了面,因离别多年,再次相见,自然热泪盈眶,抱头痛哭了一阵后,云姨娘便将周母迎了进来,往给她安排的住处走。
周母本以为京城寸土寸金,妹妹家就算富贵,房子方面跟县城里的富贵人家也差不了多少,她因儿子中了举,是去过城里富贵人家做过客,见识过的,所以为了不让妹妹觉得她没见过世面,本来想着一定要镇定,不会像乡下人进城那样目不暇接像个土老冒的。
但没想到,楚家根本不像她想的,因为京城地贵,能有个三进的院子就不错了,而是占地颇广,且亭台楼阁之精美,远不是县城土财主家可比拟的,让她想不露出惊讶的表情都不行,实在是太大开眼界了。
云姨娘看姐姐和侄子东张西望,明明惊讶的要死,却故意装着不惊讶的样子,不由好笑,便得意地指着这些雕梁画栋道:“咱们府大老爷是三品大员,二老爷是四品大员,两人都是有赐宅的,两人因是兄弟,老太爷还在,不能分开居住,所以朝廷便按两人赐宅的面积相加,赐了这样一处大宅子给楚府,比普通三品大员府第要大多了。”
周母听说是天家赐的宅子,不住地口念“阿弥陀佛”,道:“真是圣恩浩荡。”
眼前的富贵也让周文轩受到了很大冲击。
本来他中了举,被县城一些富人拉去喝酒,看着他们家的富贵就觉得很让人受刺激了,现在再看楚家的,县城那些富人跟楚家比,简直是个渣渣,根本不够看,云泥之别,所以自然受到了很大冲击,想着自己哪天要也有这样的泼天富贵就好了。
第三十章 风波
其实周文轩中了举后,周家立刻在地方上成了头面人物,本朝虽吸取前朝对生员、举人、进士以及官员、宗室的田地免税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和负面教训,对读书人以及勋贵、宗室等只免除徭役等,没免田地税,但本朝依然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前朝免税政策能免的其实不多,但架不住有些人瞒报,好比免税一千亩,那些读书人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便是名下有一万亩十万亩的土地,也只报一千亩,如此导致朝廷无税可收,国库空虚,国库没钱了,自然是军队也养不起了,有人侵略也没钱打仗;哪里遭灾了也没钱拨款,导致民怨沸腾,毕竟百姓可不知道是这些读书人的原因,只觉得是朝廷不好,然后造反了,王朝也灭亡了。
那本朝没有免田地税,怎么还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呢?原因很简单,为了弥补本朝比前朝对读书人这方面福利的“落后性”,免得读书人不高兴,本朝对有功名和已当官的读书人给的钱财则多些,基本上是高薪养廉政策,不像前朝便是一品大员,一年俸禄也不过一两百两,不能维持高官的体面,本朝,像楚大老爷这样的三品高官,一年俸禄大约有一两千两,是前朝的十倍左右;而像周文轩这样的未仕举人,国家一年也会给一两百两补助,而给秀才的补助就少多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些寒门子弟,如果只是考中了秀才,顶多就是混个自己温饱,连家人都照应不了,自然是穷秀才,而要是考中了举人,一年一两百两的补助,让他们就算不去做官,靠着这钱,也能迅速从寒门变成小富之家了,可不是富举人了?
但,在乡下人看来很多、让乡下人羡慕不已的一两百两,跟楚家一对比,又差到了渣渣,所以周文轩这时自然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想到这儿不由握紧了拳头,想着自己也要努力,楚家就是自己以后的奋斗目标了。
将周母和周文轩带到楚大夫人给两人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