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能打动卓尔国的心,这样老臣便可以调遣他们来防住叛军的攻势!”拓严分析着说道。
语启沉吟了片刻,“可若是卓尔国要是趁这个时候突袭呢?我们又该怎么样调遣军队拦住吴梁楚三国的叛军呢?”
拓严蹲下身子,手指并拢,指着脚下的地图慢慢说道:“这……老臣想我们必须先解决好东面齐鲁国的问题,老臣先率领陛下调拨的三千人及老臣部下二万余人,密出武关,保卫洛阳,然后以洛阳为大本营。稳住中原情势,再然后亲率一支骑兵,间道出睢阳,入青州引兵直接向东,直取齐鲁国的都城,并一路解救两地被困守的汉军,粉碎东面梁王的叛军。”
“那为什么不先把赵国打掉,反而先绕道去把东面的梁国打下呢?而且这赵国离洛阳更近啊?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危险是肯定有的,但齐鲁国的汉军最弱,城市又破又小,根本守不住多长时间,一旦被叛军攻破城池,那整个限制齐鲁国的关隘便失去作用,到时这整个山东半岛便落入了叛军的手中。赵国以及其他几个小国虽离洛阳更近一点,但大多是乌合之众,没有吴楚两国兵强富饶,只要洛阳能守住,到时老臣便可以回师洛阳,将他们各个击破,最后便只有吴楚两国的军队了。”
“可洛阳万一最开始你们便进不去呢?那么怎样?”
“这个陛下不用着急,老臣明日便整合军队出发,想来这檄文发送天下后,他们的联军整合的时间一定比我们长的多。”
语启听后点点头,“听你这样一说,倒是不错的主意,你的意思就是说先打齐鲁,不顾洛阳,到时再回来合击攻打赵国、淮北等国?”
“陛下,这样我们可以到时从三个方向攻打赵国、淮北、河东、河西国,臣从东,陛下从西,然后这洛阳城内又可以从内到外。那时我汉军乘齐鲁国一役大胜后的余威,声势必定会大盛,到时一鼓作气将这些叛军合围歼灭。”
“唔……听起来是可以,可……可万一洛阳守不住怎么办?到时不仅你那军队,还有长安也会告急的。你这个东面的、西面的还有中间的大概要多长时间?”
“快则一月,多则三月!只要洛阳守住三个月时间,那么就可以完成任务的。”
“三个月?”语启惊讶地叫道,转身想了一会,“三个月,洛阳怕是守不住那么长时间吧?到时吴楚军再一过来,三个月肯定守不到那么长时间了吧?要不你过去和他们打个招呼说无论如何守住三个月?”
“这……陛下万万不可啊,若事先有底的话,他们肯定会败的更快,只有让他们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激发更大的战斗**,这样来说的话,那老臣也不经过洛阳了,直接绕道过去好了。洛阳守备充足,而守备洛阳的主将也是一员猛将,以他那刚强的性子,一旦洛阳被围的话,他肯定会死战到底的,这样能守住的时间就能拖的更长,而老臣也必须加快一切可能的步伐来救援洛阳。”
“太险了啊!”语启揣着手,有些琢磨不定起来,“这要是守不住的话……你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么?”
“没有!”拓严非常直接的回答道,“陛下,老臣已经深思许久,当前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只有这个方法是最有把握的方案,老臣以为发动如此大的叛乱,叛乱之军没有统一的指挥,多数是乌合之众罢了,而且各诸侯王肯定心怀鬼胎,行动时候肯定不能达到和谐调整,到时有利益分歧,早晚会因此而分裂,只要他们得到小小的利益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分歧,只要我们一直拖,那么叛军早晚会散掉,而我们不能速战速决,那样只会有利于敌人。当前叛军举檄文而起,有的是借口叛乱,而且很多士兵并不能得到束缚,有趁火打劫的,有虚张声势的,有浑水摸鱼的,有隔岸观火的。只要拖过一到三个月,我军平定齐鲁地后,那时必定对叛军是一个极大的震慑作用,因此陛下不要为眼下叛军的嚣张而迷惑!”
“我再想一想,想一想!”语启踱着步子来回走动着,为眼下的情形而感到头疼起来,看了看手中的密报,叹了一声气。挥手一摆宽大的衣袖,“罢了罢了!朕已经安排过刘太尉去洛阳安置将兵,至于太尉告诉不告诉与否,全依你吧!”
“喏,老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得胜归来!”
“那拓老将军还有什么话要对朕要说的吗?”
拓严解下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将白发捋出一缕来,用庭前的侍卫的刀子割下一段,转首回答道:“老臣削发立志,老臣知道此次责任的重大,若有失手便如这缕断发,当即为我汉朝枭首示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