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税漏税,相反大家还争先恐后地多缴税款。
刘备自己也很奇怪,难道古城县人都是天生的贱种?刘备派孙乾到民间暗访,想了解一下这里奇怪的民风。
几天后,孙乾回到府里,刘备赶紧让座,问:“搞清楚了吗?到底怎么回事?”
“我化了妆到了城里最富的几家去打听,才知道了真相。”孙乾叹口气接着道:“古城人知道我们的心思不在这里,他们多缴税原来是想早点打发我们走啊,当然是越早越好。”
第二天,刘备带领他的人马离开了古城,由此我们知道,刘备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羞耻心的。
8、在路上
做买卖的分两种,在固定地点开店的叫商人,流动经营的叫贾人;做强盗的分两种,占山为王的叫山贼,到处打劫的叫流寇;刘备不是做买卖的,也不是强盗,他带领的虽然不是正牌军,但他自己是敕封的豫州牧,怎么也得算是官军。但他的军队有的时候占山为王,得叫山军;有的时候沿路流窜,只好叫流军。
建安五年,刘备带领他的不到十个将领、两千多“流军”离开古城县,向汝南进发。 汝南刘辟、龚都已经等待他多时了。
这是一次艰难的行军,离开古城时,刘备并没有征集到足够的军饷,于是有人倒霉了——沿路的村庄所有的粮食、设备都被刘备征用了。每到一个村子前,刘备都派赵云先到村里做宣传,主要内容就是到处喊:“大家不要怕,皇叔不抢粮食。不要怕,皇叔不抢……”
老百姓总是善良的,听到眉清目秀的赵云这么说,便信了。
没人逃跑。
然后,刘备领着军队进村。
刘备下令,在村子里每户人家派两名士兵守住,再派孙乾、简雍、糜竺三个能说会道的再带些人进门和主人商量:“我们是皇叔的队伍,要和曹操打仗。你看你们家能捐献多少粮食啊?记住,要自觉自愿地捐,皇叔爱民如子,从来不抢粮食。”
他们说话的时候和颜悦色,尤其是孙乾,笑起来脸上的皱纹能夹住苍蝇。但他们背后的兵一律是眉头紧锁,手按到器械上。除非村民是二百五、十三点,谁都知道这“捐献”里面的玄机。也不是没有人反抗,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两个士兵“热情”地将主人按住,说:“你愿意捐献就行了,不用自己动手。”孙乾带来的人再主动出手,在屋子里细细地搜查一遍,把粮食扛走。
就这样,所有的村民都“自愿”捐出了所有的粮食。
拿破仑路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说:“我比阿尔卑斯山高。”刘备则说:“皇叔不抢粮食。”无论是吹牛还是撒谎,他们都是总有道理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背后有很多兵。
刘备也没有办法,想和曹操对抗,自然要有兵。没有自己的地盘,征税困难,又不能“抢”粮食,再不想点办法,让他的兵们吃屁去?
在路上,刘备和他的军队暂时度过了生存危机,向汝南进发。郁闷的时候,他们就唱起那首惟一和心情相符的歌:一、二、三、四……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啊……
9、萧墙之内
从建安五年起,刘备和关羽的兄弟关系就名存实亡了。他们互相提防,互相怨恨,但表面上又不能不装出一副和睦相处的面孔。
刘备对关羽的怨恨并不是没有来由的,那年,刘备在徐州被袭后投奔了袁绍,而关羽直接向曹操投降。曹操与袁绍战争初期,关羽就杀死了袁绍的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为此,袁绍几乎要了刘备的性命。刘备花言巧语,骗得袁绍饶过了他,然后派人给关羽送去了一封 措辞严厉的信。刘备在信中说:我和你从桃园结盟到现在,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你怎么中途违约,不顾信义呢?如果你一定要取功名、图富贵的话,我就把脑袋给你成全了你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普通的信,简直就是断交书。
关羽看了信,心中大怒——我关羽辛辛苦苦为你看管两个老婆,居然得到这种报答……
依照关羽的脾气,他当时就会彻底归顺曹操了。但是不行——关羽已经不是从前的关羽了,在曹操治下的许昌,他已经成了“义气”的代名词,他就是义气的化身,或者可以干脆说,他就是义气,义气就是他,无分彼此。我们经常听说有的人不讲义气,但义气本身怎么能不讲义气呢?并且,关羽越来越在乎自己的形象,又怎么能不顾外界的评论和刘备断交呢?
关羽忍住了,只好给刘备写了封告饶的信,然后向曹操告辞,为刘备送老婆去。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