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不好,那些真的穷苦的人,可能会干脆去拿药,拿出去卖掉,赚差价。反正他是真的有病。
这种问题想解决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要费无数的人力、物力。不然后来有个大学校长后来干脆不在图书馆设管理员了。为什么,请个管理员一年至少得五六万人民币。但是他一年能丢五、六万块钱的书吗?
“娘娘,那按什么标准来确定何为重、何为轻?”白大夫此时倒没那么怕了,他也认真的思索起来。不能因噎废食,既然一定在做了,那就想细点。
“那您看本宫是重,还是轻?”青妤看着白大夫。
白大夫怔了一下,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我这样的,就算轻,不要治。你们要治的是有明显病症的。会痛苦的!你们能帮着他们减轻些痛苦,让他们能感受到皇上的慈心与善意就成。”
青妤根本就不会让他们回答,而且她也相信,自己这算是富贵病,一般老百姓,不是痛得受不了,根本就不会去看病的。除了怕费钱,更重要的是,怕耽误工夫。
青妤自己在现代除了单位组织的体检,她只要不是病得受不了,根本就不会去医院。当然,她也少有什么病得受不了一说。成药的发达,人人都是大夫,头疼脑热的大家都会拿个医保卡去药店。去医院的,除了给孩子看病,就都是外伤,还有急症了。
“对了,若是小孩子得了急病,你们别按大小病了,就得按着轻重缓急了。先给治,再说其它。”青妤想到孩子,忙又说道。
咸丰的脸色一暗,他再一次被青妤感动了,自己没孩子,却还想着别人的孩子。
“皇上,天下百姓可都是您的子民,他们的孩子,就是咱们大清国的未来。”青妤看到了咸丰的无奈,轻轻的拉着他的手。
“这事先在京里试行,好好积累经验,慢慢的向各大城市推广。所以你们不用急,朕要的不是政绩,是经验。”咸丰是政治家,忙嘱咐着。
“还是皇上圣明,这些事儿,臣妾就想不到。”青妤忙夸了他一下,看看自己的医案,想了下,“小李太医,以后让那些医学士学白大夫这么开药,看这些药方,都没什么贵药,还不是把本宫治回来了。以后,你教徒弟也是,别总以为贵的就是好的。以后本宫跟皇上的药,也要慢慢的改过来。”
“是!”小李太医明白青妤的意思,他们这些太医习惯了开好药,反正用的是宫里的,用不着省钱。但以后,他们面对的可不仅是宫廷了。现在青妤这么说了,也是表明他们以身做责,以节省为要。
第94章 历史提前
第一更
八月时,青妤终于被宣布她的病有了阶段性的改善。而更好的是从江南传来消息,英国人原本想去南京见洪秀全的,人家才不介意谁当家呢!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就好。
不过杨秀清突然暴毙,让他们迟疑了起来。人家也不是傻的,突然的变数,就能把现在的局面改变。
要知道杨秀清自咸丰元年起起任太平天国正军师,总理“国事”。在他的管理下,太平天国高度中央集权,全国大小政务全部集权到中央政府,洪仁立法制宣谕中说:“即末秩微员,升降必由天廷转奏,片文双字,刊刻必自京内颁行”。
杨秀清严格维持秩序和执行纪律,据《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宗教》记载:“一切人等,无有例外,各有派定的岗位与职责,而全体动作各按轨道,循规蹈距,如同钟表的机件”。
杨秀清择才用人,赏罚有度,《贼情汇纂》中记载:“其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桀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
不得不说,他们五十万人,一万多条船真的是挺进南京城的。但进了南京城好些事儿也就不同了。
那会儿杨秀清代“天父”发旨,发的可都是针对内部斗争的。原本太平天国初期,遭遇无数困境时,杨秀清就是靠着他能与“天父”沟通稳定军心,让他们不断的壮大。
洪秀全从依靠,到此时的受制,但也知道,此时这种局面是他自己造成的,想限制,想夺权,他都不好做了。突然杨秀清被天雷劈死了。洪秀全立即“传旨”,说杨秀清假传“天父”圣意,这就是天父的惩罚。
说完了,就让自己心腹北王韦昌辉去收编杨秀清的势力。而杨秀清下头的人也不干了。原本,几次洪秀全快完了,都是杨秀清以‘天父’之名,做法保全。可以说没有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