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和沈琼的手里也有一杯。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举起了酒杯。
“干杯!”秦铮第一个喊道。
32。十月初八
准确地说,龙里镇是位于江苏省境内的,距离苏州不过四十里的路程。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江南古镇,毗邻龙里湖。
纵观历史,小镇从来就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很少遭到刀兵战火的骚扰。即使在这样一个烽烟四起的乱世,镇上仍然保持着恬淡宁静的生活氛围。除了江南普遍出产的鱼虾稻米,这里还盛产一种叫茭白的水生蔬菜,其品质出众的好。
农历十月初,就有一个来自上海的商人来到镇上收购茭白。这个商人年纪不大,手下有十几个伙计。龙里镇本来就不大,这些人走街串巷很快就转遍了镇子里几乎每户人家。不过他们出的价格的确不高,一直到了十月初八这天也没有把茭白装满他们那艘大木船。
黄玉明独自站在一个高岗之上,从这里他可以将烟波浩渺的龙里湖尽收眼底。早在接到秦铮的汇报之时,他就开始潜心研究这座古镇的交通位置、建筑布局,以便在情势危急时做到进退自如。
提前七八天,他命令阿四带领一部分人手以收购茭白的名义先期进入了古镇。现在,他们已经把这座镇子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发现大批的陌生人进入这座镇子。
唯一让他感到不安的就是余悦石迟迟没有露面。
至于秦铮的生死一直都是一个谜。从内心来说,他一直不敢肯定秦铮真的就是叛徒,但确凿无疑的证据又令他不得不信。不管怎么说,他都得冒这个险。
这一次,黄玉明几乎聚集了组织的全部剩余的力量。他现在只有二十几个人了,而且武器弹药也严重不足。但他下了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特派员保护好。
这时他转过身子,看到下面远处有一个人影正在向矗立在杂草丛中的进退亭走去。埋伏在杂草丛中的同志没有发出危险信号,于是他提起长衫的下襟,快步走下了高岗。
照秦铮的指示,谷子是昨天夜里就藏到草丛里的。分手的时候,秦铮对谷子说,压在他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因为他是保护接头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时,谷子看到一个穿长衫戴礼帽的中年男子进入了进退亭。根据秦铮的描述,谷子也认出正在走下高岗的那个人正是黄玉明。
谷子知道,关键时刻到来了。他抽出别在腰间的托卡列夫手枪打开了保险。他的目光在进退亭的四周警惕地巡视着。三十岁左右、个子很高、瘦长脸、宽额头、戴金丝眼镜……这些特征已经被谷子深深烙在头脑里。大夫说过,这个人叫余悦石,是一个叛徒。一旦发现此人在进退亭出现,他要求谷子不惜一切也要杀掉他。
即使不能干掉他,枪声也会引起黄玉明的他们的注意,从而为撤离多赢得一点时间。
谷子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能看到他们各自掏出了怀表,能看到他们的双手是紧紧握在一起的,能看到他们交谈了几句就一起离开了进退亭。从远处的几处草丛里,分别站起来几个青年男子。
他们把手里的家伙插回腰间,匆匆赶了过去,护送两个接头者离开了这里。
谷子一直跟到河边,也没有看到余悦石的踪影。
这么说,大夫成功了。
那他也没有必要把那封需要交给黄玉明的信吞到肚子里去了。
黄玉明和特派员登上了停泊在河边的那艘只装了半船茭白的大木船。他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吵闹声。
“怎么回事?”他回身问道。
一个手下指着登船踏板下面一个瘦弱的少年说:“这个孩子说要见你。”
“先让他上来。”黄玉明沉吟片刻说道。
“你认识我吗?”待谷子上了船,黄玉明开口问道。
“我没见过你,但我认识你。”
“有人让我带给你一封信,只能亲手交给你。”
黄玉明脸上微微有些变色,他警惕地向四周看了看才说:“进船舱吧。”
谷子刚进船舱,冷不防阿四一把就从他的腰间抽出了那把托卡列夫手枪。谷子没说什么,只是把那封信从怀里掏出来递给了黄玉明。
老黄同志:
请允许我以同志的身份这样称呼你。
如果你能看到这封信,那么说明接头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我想烈士们的在天英灵也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现在,我已经能够证明余悦石的叛徒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