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1/4 页)
老佛爷叹道:“皇帝什么都好,就这一条算是毛病了,你起来罢,是我太急切了……你又没催着皇上去,让紫薇祭她生母也是应该。”这最后一句话就是桂嬷嬷的功劳了。老佛爷当时只是因为乾隆行为不甚考究生气,一股脑的把有干系的人全挂上了号。皇帝要给点面子不能骂,那就只有恼上别人了。经桂嬷嬷劝解,老佛爷也清楚紫薇祭生母是孝,皇后允许那是大度,两人都没大张旗鼓,并不算过份。错的人,其实是英明神武的皇帝。老佛爷心里明白,嘴上还不能承认是自己儿子不地道,只能含混着过了。
钟茗取得了老佛爷的谅解,改而尽力安排庆妃等轮番侍寝。一路沿运河而下,船队中其乐也融融。
有了这么一档子事儿,船入江苏之后,皇后四十八千秋就过得很热闹了。老佛爷因觉让皇后脸上不好看,要给她补偿,乾隆觉得皇后大度又贤惠,需要表扬,两人都下了重赏,而诸公主等的贺礼也极丰厚。本地官员也极力奉承。乾隆虽然说着不要扰民,可骨子里喜欢大场面的性子还是改不了,见底下人弄得隆重,早把山东灾情丢到脑后。乐呵呵地道:“这才是盛世气象嘛!”
钟茗收礼收得手软,因入江苏,物产丰饶,更有知机的官员见十二阿哥颇得上意,今日的皇后便是翌日的皇太后,以爱新觉罗家的传统,奉承好了未来的皇太后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更见皇帝、老佛爷没有阻止的意思,更加卯足了劲儿进奉千秋节礼。弄得钟茗最后都不敢收礼了,一个不是整寿的千秋节,这样的场面太招眼了,更兼儿子还在山东赈灾呢。这么想着,钟茗就小心地向乾隆提及把一部分寿礼折往山东,以助赈济。
乾隆笑道:“这个不用你担心,永璂与傅恒在山东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你只管享用就是了。”
“永璂每回来信,总是说平安顺利,我总怕他是报喜不报忧。现皇上这么说,可见是没哄我了。”
老佛爷道:“这是他懂事。”
乾隆顺口接了下去:“儿子也不拿烦心事来皇额娘跟前说的,依皇额娘这么说,儿子也是很懂事的。”
老佛爷忍住了笑:“你多大的人了?还跟儿子比这个?”此话一出,和嘉等再也忍不住,转脸捂住嘴一脸笑意,只不敢笑出声儿来。
钟茗因永璂一切顺利,心情大好,笑眯眯地瞅着乾隆,倒把乾隆看得不好意思了,咳嗽一声:“朕欲去海宁陈家小住几日,陈家主人是朕民间好友……”乾隆下面说他特别喜欢陈家幽静的感觉能完全不被打扰是平日难有的感受身为九五之尊还能有这样懂得的朋友他始终很珍惜,等等等等钟茗一概没听进去,她只想说——靠!陈知画!
因为如果这个海宁陈家如果是传说中的陈家洛他们家,乾隆是不会带着老佛爷去“寻亲生父母”的。更兼穿到有小燕子的世界里,那么这个陈家,只能是陈知画她们家了。老佛爷笑眯眯的样子证实了这不是给她儿子找爹娘之旅:“他们家却是幽静,你们都没去过吧?正好,看看南方水乡风光,可真是秀气。”
就这样,一道名为陈知画的天雷劈了下来。
唐明皇家的马都能衔杯献舞了,万物之灵长的歌舞表演什么的也不用那么让人惊奇了。林黛玉被说小戏子长得像她都要赌半天气,陈知画一个堂堂能够独立接驾的人家的小姐,居然客串伶人。钟茗掩面不忍睹,这家人可真是囧囧有神啊。等等!或许,他们不是不知道规矩的!钟茗猛然想起另一种可能,陈家这是借机献女!否则不足以让陈家小姐这么抛头露面的!就是皇家,也只有在选秀的时候会看一下秀女才艺一类,还不一定非要看歌舞,多半是看绣工针线乐器……陈家根本是想借机弄一场只有知画一个人参加的选秀,还是直接把女儿送到主考官面前!
好在此时并无一个急需被拉回正途的失足封建统阶级好青年五阿哥,诸年长皇子刚纳了侧福,而十一、十二年纪尚幼,永瑆跟在钟茗身边,老佛爷看一眼他再看一眼陈知画,就没再动这番心思。紫薇因乾隆心中有夏雨荷,精神也好,自觉脸上有光,不由地道:“这样歌舞着,恐失于轻佻了。”老佛爷听紫薇这样说显是很知礼的,有那样一个母亲紫薇还得正常成长到现在,老佛爷颇觉欣慰,对陈知画的感官就差了一点儿,更想不到要带她回京了。[1]
而钟茗心里先有了一丝成见,再看陈家人就觉得他们脸上透着失望了。这个年代,在正常的时代价值取向里,能嫁入宫里,就是父母长辈眼里最好的归宿了。对于女孩子自身而言,也是如此,反正嫁个平头百姓也保不齐要三妻四妾,那比入宫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