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页)
前方有一座长长的青石板桥,桥的两侧青苔丛生,显示着这个地方的偏远。不知不觉地,我竟然已经走了几千里。
记得以前读书时,每次读到千山万水这个成语,我总是心生无限的遐想,仿佛自己就置身在那无限宽广的天地之中,山峦叠嶂,溪水一道又是一道,独木桥一座又是一座,然后带着无尽感叹的我,看似平静地穿梭在其中。
而每一个见到我的人都会在背后仰望我的风采,被我的孤寂所感染。
最好,我还有一匹马,一个斗笠,一件披风,一根竹箫,和一个酒葫芦。
呵呵,多好笑啊,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幻想,如今,竟真的在现实里实现了。
只是,我不饮酒,我也没有竹箫,我所经过的地方,人们的目光也大多只是随意地漠然地扫过我,我的存在与否,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的眼神是否忧虑,我的背影是否孤寂,更不曾有任何人注意。
于是,我笑着默默而过,只和醒脑的茶,不喝醉人的酒,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我知道,不管你在还是不在,你最想希望的,一定是我平平安安。
所以,我只有清醒地继续孤独着,直到找到了你,或,直到我忘记了你。
第二百四十五章 山城访兄
去春来,夏完秋至,转眼将到中秋。
四川路的一个小县城内,在好不容易解除匪患之后又遇上了一个丰收大年,全县上到县令,下到每一个庶民,都在欢乐地准备着中秋的盛典。此处原本是少数民族混居之地,因此还未进入县城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异族风情,和十分喜庆的气息,就连平时庄重严肃的县衙门口也挂上了新的大红灯笼。
时值黄昏,正值晚饭之时。
范小鱼牵着马缓缓地进入小山城,走在城中唯一的一条大街上,一边微笑着看着沿街的风景,一边闻着从飘到空气中的食物香气,并不时侧身避让举着花灯跑过的小孩已经挎着篮子的妇人。
“娘,这个姐姐长得真好看,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她。”一个小男孩好奇地瞧着范小鱼,忽然扯着他娘的衣裳自以为十分悄悄地道。
回答他的是个小爆栗子。
“小小年纪就这么好色,整天盯着这个姐姐那个姐姐看,读书时怎么就没见你这么用心呢?”那个母亲毫不客气地就训道,同时给了范小鱼一个歉意的笑容,“这位姑娘,对不住啊,我家这个小浑球就是爱乱说话。”
“没关系的大婶,他夸我长得好看我不是应该高兴才对么?呵呵。”范小鱼微笑道,“请问大婶,县衙怎么走啊?”
“哦,县衙呀,你一直往前,再走一段路就看见了。”那大婶十分热情地道,“姑娘是来告状的吗?那你可来对地方了,这里的吴县令啊可是难得的一个大清官,大好官哪!”
“不,我是来访友的,我有位朋友在县衙里做事。”半年多的漂泊,每一处都不多停留的生活让范小鱼养成了一种很少跟陌生人聊天的习惯,为了怕这位大婶太过热情,忙点了点头就走了。
“娘,我真的觉得在哪里见过这个姐姐。”
“你还说……”一个爆栗子落下。
……
小山城不大。小山城地县衙更不大。若不是门面是标准地县衙门面。范小鱼还真以为这是谁家地普通院子。
衙门口有两个衙役正一身制服。一丝不芶地按着刀柄守卫着。那神情模样与其说是高傲。更不如说是一种积极地自豪感。
“两位大哥好。请问贵衙地县令是姓吴名言之么?”范小鱼礼貌地上前询问。
“是啊。你是谁?是来递状子地么?”两人上下打量了她一下。其中一个问道。才问完。另一个突然捅了捅他地胳膊。低声道。“虎二。你瞧着姑娘是不是看起来有些眼熟啊?”
另一个抽了口气,低声回道:“你别说,我瞅着还真有点眼熟?”
“两位大哥认错人了吧?我是今天才到贵地来的,”又听到有人说自己眼熟,而且这一回还是两个大男人,范小鱼不由地有些冷汗,忙表明来意,“麻烦两位大哥转告一下贵知县,就说京城百灵阁义妹叶如君前来拜见。”
“你是我们知县的义妹?”两个衙役面面相觑,然后猛地一齐往门里跑,然后又齐齐地站住,那个叫虎二的推着另一人道,“差点又忘了规矩,你去通报,我守着。”
另一个衙役立刻一溜烟地跑进去了。
片刻后,一身常服的吴言之匆匆地引了出来。几个月不见,他本来就黑瘦的身子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