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尤其是机械控制方面,终于作出了第一代自由关节系统。
这个关节系统并不是如日本人的研究成果那样以动作控制为基础,而是以动态感知为基础。用自由关节系统作的机械手上装置了27个以惯性磁感球为基础的动作感应器,虽然距离真正的动作感知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也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其实,目前的这个自由关节系统也并不自由,充其量也就是每个关节有六个方向,每个方向最多9o度的运动范围,可一系列的关节串联起来,整个机械手就能进行相当复杂的动作了。
为了这个机械手的后台程序编制,吕振羽在实验室里足足熬了两个晚上,对于动作控制只是略窥门径,压根算不上精通的吕振羽写了个极其繁复的程序才让机械手动起来。而将智能核心结合起来的程序,却是以减法在进行学习。通过不断尝试各种动作,来判断哪些语句是有效的,哪些语句缺乏效率,然后自动删除冗余语句。通过这样的减法学习,机械手的后台控制将越来越精简,而机械手的动作也会越来越灵活。
这个减法学习机制,吕振羽可是在众多实验室的程序高手的围观下打出来的。先不说吕振羽打字的度给予那些程序员们多大的震撼,那份在众人围观下从容不迫,稍稍改了几个键入错误就过了debug,让程序跑了起来的雅致,让这些头脑里或许没有什么文学细胞的程序员们都想起了13岁的王勃在一群文人围观下赋出《滕王阁序》的豪情。
至于减法学习机制,则又是一个相当大的创新。一般来说,人工智能的学习都是以资料的积累和叠加为基础的,但这个减法学习机制则是一边积累一边进行对自身的程序分析,不断减少自己的程序语句数目,简直是堪称奇迹的算法和想法。
自然,吕总在实验室那拨只崇尚技术的人的心目中,地位越高大了。
好不容易完成了程序,看着机械手开始正常进行动作,反馈和减法学习的过程,吕振羽才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而在办公室里,在他的座位上显着寂寥的神情等待着他的,正是陈宁。
疲劳过头的吕振羽的脸上满是红光,他冲到了陈宁面前,拉起陈宁的手,说:“走,我们出去吃午饭,好好庆祝一下。”
第一卷 神说,要有光 67.幸福的一家
吕振羽的所谓的盛大庆祝,或许只是一个情绪上的说法。陈宁被吕振羽拉着,好奇而惊诧地看着吕振羽跑到保安部,问庞海借了辆自行车,将陈宁摁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自1o岁之后,陈宁还从来没有在自行车后座上坐过呢——然后,带着陈宁一路飞驰,穿越了数个路口,绕过了好几个交通警察后,到了距离他们公司有2公里不到一点的老重庆路的沧浪亭吃面。
在这个工作日的中午,这个小小的面馆里挤满了来自附近的写字楼的白领。不管各自处于职场生物链的那一环,在这间小面馆里都肩并着肩,把脑袋凑进碗口,唏哩呼噜地往嘴里扒拉着喷香的面条和风味浓郁的浇头,然后酣畅淋漓地捧起大碗,将滚热的汤头倒进自己的肚子里。——在这还没有开始暖起来的季节,这是个相当让人温暖的动作。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陈宁依然吃得不温不火,颇有几分隽雅的气息,就如同她能在任何一家无论多高级的餐厅里展示自己完美的用餐礼仪一样,将面条慢慢地消灭。早就吃完了的吕振羽,则兴致盎然地看着陈宁这么有趣的吃面的方式。
“为什么会带我来这里?”吃完了面,踏出沧浪亭面馆,肩并着肩走在推着自行车的吕振羽身边,陈宁这么问。
“你不喜欢?”吕振羽并不着急,刚才,在陈宁吃面的脸上,他可没有现任何不满的痕迹。甚至可以说,陈宁还使蛮享受这种对她来说很少经历的事件。
“没有啊。虽然东西应该没有你开始说的那么好吃,不过也不差啊。就是人多了点,有点气闷。”
“这里是我来到上海,写完第一个程序的时候,就正好是来这里吃了一顿。”吕振羽不无感慨地说。那还是好几年以前了,来到了上海读高中的他,在脱离了父亲的指导的情况下,写出了可以说是他第一个个人的软件作品。而那天,出来放风的他却意外地现了这个毗邻繁华的淮海路的小面馆。或许算不上是个故事,但对于吕振羽来说,印象还是蛮深的。
“你的意思是……你今天完成的这个东西,意义和你当年写出第一个自己的软件可以相提并论?”陈宁还没有从分享了吕振羽的过往的温柔遐思中脱离,就遽然现了这个问题。
“差不多是吧。这是我掌握了智能核心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