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可她最终还是没有触摸到身毒(印度)那片神秘的土地。”
“来日的某一天,我大汉朝廷的官兵们会去造访那里的。大汉王朝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两百多年了!”
“据说我们夷人的祖先昆明人,非常喜爱汉人那博大精深的儒学。”
“是呀!武帝时期,祖先们派过许多人去学习儒学。我们夷人的第一位儒生名叫张叔盛览,是大学子司马相如最喜爱的高徒。司马相如曾把他的一篇赋文推荐给喜爱赋文的武帝来御览。”
“可是现在的儒学,不仅成了权谋家们内讧的凶器,还被尽其所能地运用到压榨和盘剥百姓上来了。官兵们到处抓人来修博南道,又只想赶工期而不顾他们的死活。我的子民们,还有临近部落的酋长们,都想反抗官兵。”
“是你的阿爸诚心归顺了朝廷,朝廷才筹集了重资,强行从汉地征派了大批罪人流民来开凿博南道。等博南道修通了,这条商道更为近便,西南夷的民众就会更加富有。这可是朝廷为百万边民们谋福祉,你可不能起反心哪!”
“我才不会造反呢!这乱端一开,各蛮部和汉人各大家族的势力都会各自为政,相互戕杀。还没等官兵到来,西南夷就已经是一片血海汪洋了。”
“你要时刻记住,我们夷人都有着昆明人的血缘,切忌互相杀戮。我们的远祖早就发现,与不同族群混血,才能使我们的血脉更加优越;他们因和百越、百濮、百僚等族系民族融合的程度不同而分成各个部蛮。尤其是经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农耕生活以后,为避免血缘婚姻导致的血脉劣化,先祖们让每个定居点认定一个图腾,规定儿女们只能找寻外图腾的配偶;称为‘分种别姓,图腾外婚’。因为汉人把西南夷的人都统称为夷人,所以我们就都自称夷人了。”
“我一定会处理好和各部蛮以及与朝廷的关系的。”
“唉!我那可怜的阿姐呀!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地疼爱你,就独自去了。如今,你这稚嫩的脑袋里就要考虑许许多多纷繁复杂的事了。”
“姨妈,表姐咪苴的事我都听说了,我以后再也见不着她了。”
“唉!命中该偿还的就得还!毕摩(男巫)唐最他总是想不通。”
哀牢国域内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永昌郡太守王寻和博南、哀牢两县令身着金齿蛮的服饰;而那些各蛮部被朝廷敕封的夷帅(蛮主)、鬼主们,则得意洋洋地穿着汉官的朝服。各民族的儿女们盛装聚集在一起,敲响象脚鼓唱歌跳舞,结交自己的情人。勇士们沐浴白象、赛龙舟。
在铺满鲜花的吊脚楼里,一群头挽发髻、上身穿圆领对襟短褂、下身围一整块木棉布挽成的筒裙的侍女们,正在忙着给类牢打扮。他的圆顶帽子上被插上了孔雀翎,脸上的汗毛被搓扭的丝线绞去,眉毛被修整得细细长长的,眉心被点上金色的眉芯痣,腮部被涂上了胭脂。他问在一旁陪着他的仪嫫:“姨妈,我好看吗?”
仪嫫笑着摇摇头说:“不好看!象个姑娘。”
类牢说:“这叫‘佛面’,源自于释迦牟尼那慈爱悲悯的仪容,每位王者出现在盛大场面时都要修‘佛面’,以昭示自己的仁爱之心。”
“我们夷家人入主了这片乘象国的故地以后就连习俗都改了,过了几代人就全部变成金齿蛮了。”
“这是正常的。五百年前,楚王国的难民在暴秦铁蹄的驱赶下攻入石门关,融合昆明人建立了滇王国以后,没过几代人,他们就都身着昆明人的穿戴,操着昆明人的语言,供奉昆明人的祖先了。到了现在,他们和我们都没什么区别了,都称自己是夷人。”
“那是因为滇王国的奴隶,大多是我们夷人的祖先昆明人。”
“我的子民里也大多是金齿人。如今,没有人能够把经夷人混血过的金齿人和土著的金齿人辨别出来,更不可能把他们分开。”
“所以呀!部族之间的争战是及其愚蠢的。两个仇斗部蛮之间有任何一对儿女相爱了,都是对这种恶行的最残酷的嘲讽。”
仪式开始,高僧指导着类牢在佛祖面前念诵《贝叶经》。念毕,高僧用菩提枝蘸了净水,轻轻泼洒在他的肩上,他就算取得了哀牢王国的王者之位了。他身后跟着虔诚捧着佛像的侍者,随他一起驾着龙舟,驶过明媚的江河;乘着白象,绕过秀丽的田野。兴高采烈的子民们围拢来朝他抛撒花瓣,泼洒水珠。
家族管事程郑蝉带着程郑楚冷前往不韦城(今云南保山附近),那是商人云集的重要场所。程郑楚冷问程郑蝉:“据说这座宏伟的城池,直到如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