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也是一切》(第1/2 页)
莫正阳能够有感而发,创作出一首诗歌,不管水平怎么样,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刚刚听完开头的四句诗,周玉海的神情就变得凝重起来。莫正阳是他的学生,周玉海本来是带着审阅的心态来聆听的,他万万没想到这句诗的开头就已经如此惊艳。
沉下心来,继续聆听下去,周玉海越来越惊讶,甚至可以说是震惊。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说是“开始”,却没有“结局”。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说是“追寻”,却是“稍纵即逝”。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说是“欢乐”却与“微笑”无缘。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没有泪水的“苦难”,又该是多么深重的苦难?
......
莫正阳沉重的声音回响在整个大礼堂,一连十一个“一切”,形成排山倒海似的排比,情感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其忧思沉重,沉重得令人透不过气来,但却又让人觉得酣畅淋漓,一舒胸臆!
他声音中饱含的凝重,如饱满的弓,喊出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支箭,莫正阳射出的箭,直达人心,鞭辟入里。
全诗十一个排比,一气呵成,句句精彩,句句犀利。除了起首两句单纯、直率,余下九句,句句都是悖论或是反讽,形成情绪和哲思的张力,极具批判锋芒!
如此精彩绝伦、寓意深刻、批判性极其犀利的反讽诗歌,怎么可能是一个学生创作出来的呢?
周玉海对此深表怀疑。
但一想到莫正阳所经历的波澜,又似乎顺理成章,确实有它的必然性。
周玉海越是品味,就越喜欢这首诗。
诗中有沉思、有愤慨、有迷惘、有诅咒、有呐喊,色调是冷峻的、犀利的、沉重的,它是如此深刻,如此让人沉迷。
有多少年没有读到过如此深刻、如此精彩的现代诗歌了?是十年,还是二十年?
一想到这首诗歌是自己的学生创作的,周玉海就倍感骄傲。
朗诵完毕,沉默片刻,莫正阳问道:“大家是不是感到很沉重?如果影响了大家的心情,我应该对大家说一声抱歉。”
震耳欲聋的掌声突然响了起来,甚至很多学生和部分老师原地站了起来,使劲儿地拍着巴掌,满脸都是激动之色。
掌声一直持续了两分钟,才逐渐减弱下来。莫正阳再次开口:“看来大家是原谅我了,谢谢大家。这首诗是我两个月前创作的,那时候,我的心情就是这样的。”
一首经典诗歌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莫正阳的经历,同学们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很多人曾经为他感到惋惜和遗憾。此时听了莫正阳朗诵的这首诗歌之后,同学们更加感同身受,真正的走入了莫正阳的内心世界里。
想到莫正阳曾经如此的迷茫和痛苦,同学们都感到心里阵阵酸涩,台上的莫正阳越是平淡,越是无所谓,这种酸涩感就越浓重。
“挫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痛苦,还有动力。”莫正阳继续平淡的讲述,“五一那一天被轰下舞台之后,以前的迷茫、痛苦、怨天尤人,反而突然不翼而飞了。我感觉自己全身都是干劲儿,我莫正阳不是懦夫!”
全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舞台上的莫正阳似乎全身都在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这种强烈的自信让人自惭形秽。
“就在五一那天回家之后,我有感而发,又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做《这也是一切》,大家想听吗?”莫正阳微笑着询问。
“想听!”
“太想听了!”
......
“好,既然大家不嫌我啰嗦,那我就朗诵一下这首诗。”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